活動照片
對於這次行程,本來以為能夠稍微理出一個頭緒,一個足以貫串所有觀察的一套理路,足以解釋上海與台北發展的差異。可惜,目前為止仍然只停留在一些片面的印象,而無法連結起一整個透視上海發展的立體圖。也許放在架上的那本《遇見都市》可以給我一些靈感,但是在我與預官和波波獸的大戰結束之前,他應該只能繼續躺在那邊當擺設。
儘管思緒仍不完整,若不留下任何隻字片語,在下次造訪上海前,應該會隨著日常瑣碎而被埋沒掉。我想在此我先整理出兩個我認為非常影響上海發展的要素。
第一個要素是人多。這個人多主要在於中國政府與上海歷史發展交織的結果,造成中國許多農民工大量湧入,以及國際資本和企業進駐。在這樣高度人口密集的城市,必須處理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建立眾人得以辨識的秩序。因為這不單只是人多的問題,尚有人口素質的問題。在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之外,更為廣大而嚴重影響的是農民工。他們不一定是脫序而無法融入城市的一群,但是如何使公共秩序讓他們得以瞭解並進一步遵守,是最重要的問題。
最能夠一望即知的是交通秩序。在這裡的交通標誌,用圖示取代了文字。在台北街頭,政府放肆的使用大量文字,結果反而是使得指示更加雜亂無章。在政府與人民的溝通上,上海面臨到的是一個實際的問題。如果政府不能有效的和農民工溝通,產生的秩序問題是可觀的。約兩千萬人的城市交通失序,後果實難以想像。遊覽車的師傅笑稱,在上海會開車的人,到哪裡開車都沒問題,又笑說上海是個「堵城」。我想交通秩序會是上海世博會最大的考驗。
延續著人多的現象,這使得上海的交易行為特別的有效率。因為在這裡,不效率的方式將會實質的造成許多資源浪費甚至嚴重的問題。所以在上海某些方面的措施,比起台北而言,採取了更加符合市場效率的作法。在這次觀察中,體現在兩個例子上。一個是上海的車牌,是採取競標拍賣的方式,這一方面有效管制了車牌的發放,以避免更多自小客車的產生,一方面也能夠對不同需求的消費者與以差別取價,達到最適狀態。
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則是電影票。在上海的電影票票價,是採取時段取價的方式。台北也有時段取價,在早場與午夜場的票價,往往會比起一般時段便宜40元左右。但是在上海這裡,不同時段區分成好幾種票價。以當紅的《阿凡達》為例,在熱門時段的票價可以收取到人民幣200元,但是在冷門時段,卻又可以拿到35元的價格。這樣的時段取價令人非常訝異。此外,針對學生族群,週二與週四予以半價的優惠,同樣是以價格促進冷門時段的觀影率。
除此之外,上海地鐵並沒有博愛座,但這並不因此不博愛。相反的,正因為沒有特別設博愛座,當廣播音響起讓坐宣導的時候,座位上的每個人都有讓位的義務。這其實比起台北市自以為設置的博愛座,自以為不是坐在博愛座就可以不讓坐,在宣導愛心上更有效率。
相信對於許多人而言,無論是對商家或服務員,那個服務態度差到一個難以忘懷的地步。更有朋友在結帳的時候有種錯覺:究竟是我付他錢、還是他付我錢?為什麼要看服務員的臭臉?在台灣,以客為尊已經習以為常。縱使對於客人多麼不爽,也只能千萬個幹往肚子裡吞,臉上要浮出真誠(不可以假)的笑容。當然這一套服務模式並非中國的優良傳統,更大程度是源自於日本及歐美服務業的精神。無論如何,在台灣的服務業中,對於服務態度的要求已經成為了基本,而更有青出於藍、要求進一步貼心的需求。例如著名的麻辣鍋連鎖店鼎王,除了湯底味道好和打包外帶的量多以外,相信顧客無法忘記服務員每次服務完後的九十度鞠躬。
針對這個令人深刻的禮貌問題,在和幾個朋友稍作討論之後認為,這和文化是相關的,而不是因為人多。因為容禎便提到了,他在印度的時候,店員沒有這種臭臉,這跟一個社會如何看待一個人有非常大的關係。至於是不是和民主有關,我想這還需要再更細致的觀察。無論如何,目前台灣作為一個服務品質較為優良的國家,在這方面是有相當優勢可以輸出的。
*************************************************************************
上海,不愧是中國大陸最繁榮的經濟重鎮。此行完完全全顛覆了我過去品味大陸的種種經驗。這感覺比起過往,是愉快的,但是更令人感到敬畏。
這城市不同北方政治中心─北京。珠三角經濟中心─深圳。她是井然有序的、行走於時代尖端的。但是在整齊街景的背後,到底有多少老上海的故事,從此不為人所知?「大建設、大破壞」這也是與我交流的復旦同學以及一位在地鐵站巧遇的上海大學同學心聲。城市的美絕對不意味著時尚,傳統的一面也具有一番風味,而同時也要有更多文明的建設、軟性的建設,這似乎對於目前的中國大陸是更加需要的。
而這不可能一蹴可幾,而且需要更多民間力量的自發。公民社會的約束力,才能有效且廣泛的達到成效。而這更需要思想的解放。而這我相信對於新一代的大陸學生而言,應該是沒問題的。「我之後想要漸漸離開黨的運作,我入黨只是方便接近資源」「黨應該要受到更多媒介的監督才有進步,〈南方周末〉的『開天窗』就是媒介的表率」而上述種種的言論,就意味著一股新時代思想解放的力量正逐漸興起。
兩岸交流的快速沸騰。雙方高等受教同學的對話,使的兩岸之間更能相互體諒與尊重。而我也在這次與他們交流的互過程當中,多次被大陸同學以為我是他們的同學,甚至以為我是臺灣留學生。
其實在這次兩岸大學生的交往之中,不難從大陸同學口中聽到自己正在崛起與復興的驕傲。「你們臺灣去年經濟成長率有多少?」「這…應該是負的吧」我應答著。她即刻答道「去年我們這8點多」雖然這個數據相比基數不同,但她的眼神與語氣中充滿著自信與驕傲。
而這群大學生的消費型態也跟以往我們心中所想的大陸人民「刻、簡、樸、實」的型態已完全不同。80後甚至是90後的這群本科生。正有如臺灣7年級8年級一般。甚至更甚於我們,因為他們都是家中獨子、掌上明珠。追求物質欲望的生活,購物、看電影等等的消費行為,都在他們考上大學獲得生活解放之際奔展開來。然而於此同時,他們卻也不會荒廢學習,每個人語文本科專業能力,都令我感到欽佩。我未來就要與這群人站在世界的同一個舞台上競爭?我拿什麼跟他們比?這答案相信在這次旅程當中,每個人將會有不同的想法與定位。
而在此行中,充分感受到臺灣議題的邊緣化。包含在復旦大學同學心中、出租車師傅的眼理,他們關切的是自己的生活,如何在未來能有所發展才是真的。
而當前中國大陸的崛起正在歷史關鍵的轉折點上。她的興起絕對不像傳統英、美一樣。光是資訊快速、生產技術革新、強調再生能源的當下,就可以想見,她的未來是不同於以往的。我相信她將帶動一波完全不同的人類生活模式。「我們這動車可快著呢,而也就默默的試車開通了」復旦同學的一句話,道盡了未來大陸的交通模式的願景,四縱四橫的高鐵網絡,將大陸東西南北經濟圈有效緊密的結合,大大縮短都會之間的距離而無須耗費大量金錢。而可持續性的發展目標的驗證,更在上海之行中充分感受到了大陸當局的決心,即使生產技術並非來源於自身研究的開發,但相信相關綠色能源技術的運用、生產上將在大陸當局持續強硬的關注下得到發展。因為有鑑於此,中國大陸才能走出自己的特色,而並非依賴他人。
而在大陸也看到了新興的產業發展,看到不少來自臺灣投資者的身影。85度C、上海7-11、都可、信義房屋等等…。都在不同領域大展身手,而他們的出現到現今的規模不也是短短的幾年光景。
而他們能抓準先機,當然是充分了解上海人的生活、消費型態而起。上海經濟富裕,物質欲望普遍高於其他區域,高房產價格、高檔電影票(i-max)、糕餅業、高級消費性電子產品(apple i-pod等…)在地鐵車上隨處可見。也因此上海之於其他區域也較容易做出市場區隔,分辨出什麼樣價位的產品能在上海推出進而熱賣。
而生活水準的進步也看的到上海的文明水平不同於其他城市,地鐵地扶梯現正推行「右靠左行」的制度,而在地鐵上也看到了年輕人主動讓位老殘的愛心行徑,服務業態度令人感到相對親切,銀行服務也較深圳為佳,服務人員能親切主動介紹銀行功能,並適切的為顧客著想並介紹產品,而非一昧的強迫推銷,因此這城市的活力與展望是值得期待的。
但也在此行之中,了解大陸部分的隱憂,而這次可惜的是,未能深入了解中國大陸的「三農」。足摩小妹說到:「我剛開始見習的時候手都疼死了。還變形了呢你看」;「我今年19歲,我的夢想是想回家鄉開店,賣些時尚物品什麼的,但很難了」;出租車師傅說:「世博會,政府的要求誰理她阿,要是我英文好通過個四級、六級我還開車幹啥呢」麥當勞兼職大叔:「我一小時掙七塊半,沒有其他福利」社會底層的聲音,在上海如此繁盛的光景之下,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而在繁榮之下,卻是由他們辛辛苦苦支撐而起的,他們是偉大的,但他們的生活權益該如何被照顧,改革開放後的問題,將在近期瀕臨一個臨界,因此中國大陸政府也希望透過社會福利的推行、最低工資的提高、保障性住房的興建、嚴查打黑舉措意圖削減相對剝奪感,撫平社會極端對立,而結果成效如何,將有待檢驗。
相信此行隨著上海磁懸浮列車的高速前進,希望能夠將兩岸高速地帶往雙贏的局面。而也寄望兩岸能在「筷子理論」模式下發展。也就是一雙筷子必有其分合之處,才能發揮這雙筷子的最大功效,如果僅是緊緊的密合在一起或單純地分離開來,帶來的只是筷子的無用而已。而這就端視著未來歷史機運上發展的智慧,如何在這其中找到自己的優勢,進而謀求發展策略,這才是務實且有利於自身的做法,這是此行給我帶來的最大啟發。
*************************************************************************
如果有人問我:「你寒假最值得的一件事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參加2010年上海夜未眠。」
還記得一開始的我,對於身為隊輔的這個角色真的怨言頗多,出來旅遊卻還要顧東顧西,每天開會也要到一、兩點,但事後證明,這份吃力的角色所帶給我的,不光光只有表面的,也有更深刻對中國、對為人處世及對團隊的認識。
我想,上海所帶給我震撼真的不是三言兩語可以道盡的,上海的高樓大廈,上海的燈紅酒綠,上海的人文素養,上海的多采多姿,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感觸和體會。但對於我,上海是一個充滿矛盾又帶有迷人色彩的大都市。在一個車水馬龍且高度發展的都市中,應該沒人會相信它的公民素養會這麼低落,闖紅燈、狂按喇叭、不禮讓行人等等,真的讓我大開眼界;但同樣的,上海在身為中國第一大都市的盛名中,真的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國際知名大廠牌進駐上海,外灘的霓虹震撼,2010年世界博覽會的承辦,皆在說明上海這個崛起的城市,正展現其驚人的魅力及決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和關注。
我沒參加過別的大陸團,但就我這十天的觀察和體驗下來,鄭又平老師對我們付出的用心和關心是有目共睹的。每天晚上的開會,雖然我總是希望老師快點結束能讓我早點睡覺,但從老師身上,我看到了一名洞察先機的長者,對於台灣學生的自以為是和無知,抱著深深的遺憾。大陸對於台灣,是如此的了解,反觀台灣,卻總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原本我以為,老師會是很難接近的那種長者,會比較欣賞那種有想法、敢表達的學生,心中自然會畏懼老師三分。直到因緣際會之下,和老師有了比較近距離的接觸,才發現老師真的是慈祥又苦口婆心,對於每個學生,老師都竭盡心力地希望大家能滿載而歸,不要留下遺憾。
另外一個讓我懾服的人,就是周董了。周董的幹練的經歷,真的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每每在她的談話之中,都可以發現周董對大陸這塊土地的深刻體會和認識,周董也喜歡從每次開會的小細節當中,闡述影響我們就業抑或是人生的大道理,有些道理看似簡單,其實蘊含的哲理往往是我們最難做到的。很可惜,周董沒辦法全程跟我們一起,但我想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到她的個人魅力和風範。
再次攤開2010年上海夜未眠的行事曆,回來台灣後細細品嚐才發現基金會在安排每一次行程、每一個地點都有其意義。這十天,我們去過了太多博物館、規劃館和遺址,每個地方都對我們在了解上海、了解中國上有了啟發的作用。對於我,上海城市規劃館真的最讓我印象深刻,第一次看到有一個城市的規劃館,每一層每一層的參觀下來,可以發現中國在發展上海這個地方真的是不遺餘力甚至於是傾注全力了,擴建浦東機場、蓋東海大橋、發展捷運輕軌等等,中國有很多第一,而這些第一會不斷地再增加。
或許有些人會說:「你怎麼會現在去上海?上海現在都在建設,很不漂亮耶!」但我認為,我們這十天見到的上海,才是最真實也最貼近當地居民的上海
。上海為了2010世界博覽會,真的是全民動員,為了讓最全世界看到最美的上海、最棒的中國,道路整修、都市美化每一樣都求盡善盡美,畢竟「Better city, Better life」嘛!但人民真的會沒有怨言嗎?面對交通堵塞、空氣惡劣、人口爆炸,我們見到的上海才是真正的上海而不是被塑造出來的上海。
在「與大師對話」當中,我們可以發現鄭老師的人脈真的很廣,五次的對話當中,可以發現每一個大師都是充滿知識且富有內涵的,藍大師雖然是有點偏題,但從她的談話當中即可得知她對中國上海的兩性關係有極深入的認識和觀察,也讓我們對於上海男性有了不一樣的了解;嚴律師對於中國政府的挑戰和勇氣真的令在場的我們大為震撼,我記得當時老師說:「嚴律師用了他的方式保護中國。」不是流血革命,不是抗議鬥爭,而是默默且不畏強權的保護;很多人原本以為和蘇州宣傳部徐國強部長的對話是種統戰,但我相信在聽過他的演講後,沒有人會認為這是統戰,對於委員從一個農村子弟爬到現在的地位,大家都很佩服;和張方張總經理的對話,則是最貼近年輕人的語言,他深入淺出地用《阿凡達》和《Google》來點出中國對於開放媒體和網路的缺失和固步自封,在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國之前,中國要走的路還很多;最後一名周漢民大師,由於我要上台致詞,因此我特別認真去觀察周大師,從老師台風之穩健、對答之流利,在在可以看到老師的深度和廣度,身為一名政協委員,老師用了他的風範讓我們折服。可能每個人對於與大師對話的體認都有不同,我個人認為與大師對話是讓我最有感觸、最有啟發也最開眼界的行程,它也改變了我對人生的規劃。
請容我在這裡,感謝接待我們第二組的復旦生─袁佳維。佳維是一個充滿南台灣味的道地上海女生,在來上海之前,相信很多人對上海人的印象是冷漠、自以為是和驕傲,從佳維身上,完完全全看不到,她用她最熱情的心來迎接我們,上海的各大景點,都有她和我們共同的足跡;她的開放和思想,拉近了我們和她的距離,她可以大談六四、文革以及毛澤東的優劣,她也勇於表達兩岸青年人對於性的不同認知,因為佳維,上海變得又親切又可愛,我想,佳維帶給我們的歡笑和熱情,是我們在上海最難忘也是最捨不得的回憶。
在飛機上,我的搭機夥伴范敦宇就跟我說過,這個團是學生自主運作的團,當時我還不懂他這句話的意思,到最後,我才發現,老師其實只是扮演輔助的角色,在關鍵的時候給我們提點,真正的主導人,是隊輔們和那些總在幕後付出的總召和副召們,當然,不可以忘記淑秋姐。芷蓉學姊對於整個團隊的付出是有目共睹的,每次看到她儘管很累,還要不厭其煩地聽完每個隊輔的回報;峯谷學長的搞笑和詼諧讓整個團隊都充滿笑聲,和他深入認識之後,才發現他是個充滿智慧的人,做事圓融又恰當;翠敏應該是跟我最熟的人,她真的是一個做事負責又積極的人,對於學弟妹的關心,她總是默默在付出,默默在觀察每一個人。
因為我是第一車的,也只跟第一車的車長─Ricky比較熟,我想,Ricky的認真負責大家都有目共睹,看到她聲音沙啞還要大叫大家排好跟上,儘管很疲累也要打起精神帶動大家的氣氛,也常常看到她被鄭老師責備,在這裡我要跟Ricky說:妳辛苦了,這十天因為有妳,第一車才會這麼棒,謝謝妳!
我很幸運,因為我選到了這麼一群可愛的小隊員,儘管大家來自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背景,大家都能積極融入第二組這個團隊,在這個團隊裡,有人負責搞笑,有人負責吐槽,有人負責知性,有人負責歡笑,少了一個都不行。記得在飛機上別組的人跟我說,她很羨慕我們,因為我們很high、很沒有形象、很團結,或許我們沒有這麼知性,但我們對上海的認識一點點都沒有比別人少。還記得在復旦的餐廳裡,大家一起幫我慶生,當時的我差點留下眼淚,看到台下的第二組為我大聲鼓勵,我想,這是我人生最難忘的一次生日,因為我有大家、有第二組的每個你妳你,謝謝你們,讓我的上海行充滿了歡笑,就算孝到燒聲也沒關係!
很不想用眼淚送走上海,但在最後我還是不爭氣的流下了眼淚,捨不得、不捨得充滿了整個回憶,以後的上海還會這麼美嗎?我想不會,少了上海夜未眠的120個人,少了第一車,少了第二組的大家,少了佳維,上海就是上海了。這十天對我的影響,我可以說會影響到我一生,因為它已經改變了我對未來的規劃,相信對很多人而言,這次的上海夜未眠不只是旅遊,就像老師說的,這也是一個交朋友的好機會,沒有利益關係的交朋友。回到台灣以後,大家見面的機會可以說是少之又少,但我相信,這份友誼是不會變質的,別忘了這十天,更別忘了我們曾經共同擁有的歡笑和回憶!鄭老師、周董,謝謝你們,這份回憶是你們帶給我們的!
*************************************************************************
前一陣子不斷有長輩們跟我說,有機會一定要去大陸走走、看看。大陸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呢? 從朋友口中得知「上海夜未眠」的訊息並且強力推薦我去參加,現在真的要感謝這位朋友的介紹,我才能夠成為這個團隊的一份子!我發現幾乎每一個團員都是藉由朋友的推薦而來到這裡,可見「上海夜未眠」的魅力已經達成口碑行銷,只要是參加過的人絕對印象深刻,我也是如此。
這次行程的主要特色之一就是「與大師對話」系列,不僅僅是聽,而是「對話」,每一位大師各有所長,他們的觀點與想法值得我們去傾聽和學習,令我印象深刻的嚴義民律師,是一位有著理想、目標明確並且為了公平正義堅持到底的人,在他身上可以深刻體會到什麼是「勝不驕、敗不餒」,嚴律師的說話聲音很輕,不過他的一字一句在我腦海中產生了迴響,謝謝嚴律師不吝跟我們分享您的人生經驗,也讓大家看到了您的認真態度,相信那個晚上您不只是感動了我。
在另一場「與大師對話」中,Discovery亞洲副總裁張方提到「不要用台灣人的頭腦來想事情」,這句話我會謹記在心,不要讓自己局限在某一個思維裡,將視野放大後才能看見自己的優勢以及劣勢在哪裡,張方先生跟我們分享了許多大陸時勢,例如法規上的限制造成盜版的盛行等議題,張方先生的演說極具啟發性,使我受益良多。除此之外,世博會執行委員會副主任周漢明先生為大家介紹了邁入倒數階段的世界博覽會,周委員的演講魅力風靡全場,他本人也相當重視每位學生的提問,這幾位大師的演說幫助我們拓展自己的視野。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上海,它的繁華是眾所皆知的,鄭又平教授指示大家,多觀察、多發問。「去跟出租車的師傅聊聊、去跟做足浴的小妹談談」讓我們好好的去把握這十天難得的機會。去研究人比去研究這座光鮮亮麗的城市更有意思,鄭老師說的沒錯,就是聊聊天嘛,去做了之後才發現你聽到的是沒有經過轉述的第一手的資訊,真的很有意思!
參訪了許多地方後,我覺得值得一題的是上海市的科學節能展示館,裡面所展示的高效節能技術以及產品的推廣應用代表了中國已經掌握到了未來的「綠色趨勢」,同時也響應了中國在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上的承諾,看到如此先進的科學節能展示館,反觀台灣目前做了什麼?或是如何應對這場綠色革命?
我們造訪昆山發展成就館那天,鄭老師在解說員講解之餘,不停的替大家補充資訊,鄭老師曾提到,身為二級城市的昆山已經有完善的規劃走向,台灣應該自省,當全世界都警覺大陸的崛起時,台灣人更應該去正視這個趨勢,而不是抱著鴕鳥心態。真的很感謝鄭教授與周董無時無刻的替大家爭取「知」的機會,您們辛苦了。
除了上述「與大師對話」精采內容、參訪各個展示館的同時,還有難忘的自由行體驗。在台灣長大的人對大陸的印像往往只停留在政治層面,雖然我們說著同樣的語言,有著同樣的膚色,不過兩岸的我們卻如此陌生。但是透過與復旦生的交流後,才發現其實我們並沒有那麼不同,非常感謝復旦學學生的熱心慷慨,有機會換你們來台灣玩吧!
我覺得自願來參加這個團隊的學生,本身就不僅是抱著玩樂的心態來的,我很欣賞我們團隊裡的全體幹部,以及在討論會上勇於發表意見的各個學員,我發現大家真的都很優秀,可惜由於時間不充裕,所以沒有辦法一一認識大家。我想跟大家說,我真的非常榮幸的被幹部們選為最佳隊員之一,就是因為有這麼優秀的團隊,我才會這麼用心去感受、體驗以及學習這十天的行程。
每一次旅行都是一場心靈蛻變之旅,經過了十天後,我又成長了不少。
謝謝上海夜未眠的大家!
*************************************************************************
回想起這十天的旅程,有種似長實短的感覺,忽忽十日,時間畢竟沒有慢下來過,但這個旅行團所經歷的行程許多實在是相當精彩而且直撼人心,某些傑出人士說過的話,匆匆看過的上海景色等等,這些際遇歷歷在目,彷如我們首日在黃浦江上遊江之時的兩岸景色一樣,光彩奪目又目不暇給。
原先自己參加鄭老師參訪團的本意很簡單,只是想要放個假好好遊玩而已,或許無心插柳,反而看見了與印象中截然不同的中國,短短十天的我們只是過客,但是留下了許多深刻的意象。
「矛盾」可能可以說是貫穿我在上海旅遊整體心得的主題。
第一種矛盾是來自城市的外觀,旅途中的自由行時間可以讓我稍稍看見上海的另外一面,進步的反向是落後,中國可能是世界上最矛盾的國家之一,同時有著進步與落後的特色,我在自由行的過程裡,看見了上海破敗的都市角落,一條破舊的老街區跟寬敞的南京東西路可以僅僅只隔著100公尺的距離,100公尺的兩側像是新舊時代的上海,像上海這樣急速發展的都市,勢必是無法避免貧富差距的產生,當都會區不停向外擴張時,要怎麼解決這些附著在市中心周邊的貧苦人民,這一點令我相當好奇。
第二種矛盾則是上海復旦學生給予人的感覺
復旦的學生想必諸多都會成為未來的菁英,當他們接收到知識的薰陶,資訊上的自由、以及資本主義的益處之後,會不會對現有的國家統治方式產生反彈?當我試著詢問這些問題時,有些學生的回答很有趣,他們認為推翻一黨專制的現況是不可能的,但他們期望在一黨專制下也許可以逐漸地接近民主社會。
這可能嗎?我也不曉得,這些復旦學生的確擁有良好的學識,也具備一定的批判性格,卻仍服膺於中國現有的政治制度之下,未來他們會不會衝擊中國的政治制度?又會如何衝擊?這點我也依然好奇。
最後則不得不說,「與大師對話」的系列講座是改變我旅遊心境的最重要的行程,無論是藍懷恩女士、或是嚴義明律師等人,與其說他們的話語改變了我、不如說是他們的經歷震懾了我,他們的成功在在彰顯著,一個人努力的付出,在中國能夠得到的報償可能遠超過我們在台灣所能想像的,中國這個崛起中的國家,不僅僅是充滿著風險,同樣的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十天過去了,只用十天是看不盡上海這個大都會的,但是旅途中的回憶依舊餘音繞梁,這一趟旅程乘興而去,滿載而歸,感謝各隊輔以及工作人員還有鄭老師的付出,真的非常愉快,謝謝。
***********************************************************************
從《2009上海夜未眠》到《2010上海夜未眠》,只因鄭老師在去年的這個時候,說了一句「今年的上海和明年的上海,會有很大的不一樣。」回顧十天和大夥兒齊走過的足跡,相較於蘇州的踏實進步、揚州的古色、無錫的朦朧和北京的嚴肅,我還是比較偏愛上海似復古又現代,充滿矛盾,卻又在中西文化中撞擊最深,產生煙花最美,總是不安於現狀,處處求新的城市。反觀台灣,流於平淡日子太久之後,反而很久都無法驕傲的告訴他人,「今年的台灣會和明年不一樣」。
此次重遊,讓我更加體會《驚豔上海》…
褪去白天的喧雜與繁鬧,披著星空乘船遊浦江,沉醉在這一片夜上海的景色中,恣意的享受上海的美與艷。一夜之後,這個城市似乎不容自己一刻閒,到處都在敲敲打打追趕工程,迎接五月的世博會。這樣的心理衝擊,登上盧浦大橋看世博建設工地的那一刻最深,然而,卻從漫天飛塵和打的師傅的抱怨聲感受另一種世博體驗,相較於橋下的船隻運送砂石及日夜不停的趕工,顯現出上海想在國際間閃耀的野心及占有一席之地的老大哥心態,此種上海主義的氣息,在食物上也感受的到,明明是上海菜,卻硬要為它取名為「本幫菜」,展現「我才是王道」的意味。總是聽到許多人讚揚小楊生煎包、南翔饅頭店的絕頂美味,體會薄皮包肉的爆漿湯汁,和可能是上海最好吃的莉蓮蛋塔的威力,有幸嚐味一番,果然是名不虛傳,讓我們不只在視覺、聽覺,甚至味覺也能品嘗到上海的另一種風情。然而,上海的進步,似乎無法讓人文素養也跟上時代,隨地可見的痰盂、路邊就披曬著衣服,展現萬國旗的隨性風格、路上行車的駕駛們隨意的變換車道,綠燈之後只管加速前進,不顧左右的來車,危險之及,只管急速煞車來抑制大禍的發生,幾次在打的及公交車上,也深刻的體會到上海人的急性。
講座中,有位大師提及近日直逼鐵達尼號的暢銷電影-阿凡達,在中國已突破十億人民幣的票房,相較於強調老祖宗文化的孔子,讓我更愛在上海似古似今的融合,尤其走在石庫門改建的新天地,新與舊的奇妙組合,弄堂文化中卻隱藏著對於中國極重要的中共一大會址。或許新天地對於一般人而言,是紙醉金迷的洋人集散地,但對我來說,那裡是在平凡街道上早睡後甦醒的新世界,夜晚的新天地,彷彿回到19世紀的租借時代。
驚豔上海之餘,令我感到更大的是蘇州的成長,不依政府補助,靠著企業贊助和自費募捐而築起一幢一幢建設,擅於把握機遇,在經濟發展中,依然懂得保護珍貴文化資產,打著「經濟得為文化服務」的理念崛起,讓我感受到蘇州的創新心態不只是平凡道路上的一種叛逆,更是一種奮發向上的決心。
台灣的優勢,或許是由於環境的無侷限,思想的不拘束,而顯得我們的軟實力較優於中國,然而,濱江創意園區則讓我深刻的認為,也許政策無法讓絕大多數的創意發揮多元,縱使環境造就人民有苦難言,對於許多政策多抱持無力感,但人們的理念依然可天馬行空,在保守的成分中,中國會透露絲毫創新,來證明他們的變化。悄悄的,上海打的起步價也漲了,記得去年還是11元,今年卻是12元,的確,今年的上海變了,不僅在價錢,在建設,我相信有一天,其人文素養也會受全球化的影響,漸漸的改變,以一種全新的風貌面對世界。等那一天,我會再親身見證。
*************************************************************************
踏入上海這片土地後,高聳的摩天大樓、川流不息的車陣與源源不絕的人潮是我對上海的第一印象。晚上的浦江遊覽,西側是過去殖民留下的萬國建築群,東側是繁華的金融中心陸家嘴,短短三十分鐘的時間,讓我們看到了上海的今昔對比,甚至可以想像這座城市將駛入的美好未來。城市規劃展覽館中,聽著讓女團員們為之瘋狂的帥氣導覽員解說,可以發現上海發展是經過縝密規劃的,各區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而密密麻麻的小模型讓這片土地看似飽和,但上海並非就此停滯,相反的它仍持續在改變,路會變,我們自由行時因為拿著去年的地圖,走了很多冤枉路,甚至還有整個觀光區域消失的情況、交通工具會變、建築會變,唯一不變的是他們的初衷,將上海打造成金融、經濟、航運、貿易的複合型經濟中心。金茂大廈88層樓360度的景觀,讓人驚艷,看著浦江上一排排行駛中的貨船,看著遠方正在興建的大樓,看著這座城市,我認為我們的視野已經夠高了,但中國領導人不被眼前所見而迷惑,它們跳脫空間的束縛,擺脫其它國家發展的窠臼,要建造屬於世界的中國。
上海為了世博正全力衝刺著,路上隨處可見的倒數計時器、本次吉祥物海寶,還有結合文字與圖像的創意logo,它們將世博的"世"字,畫成三個人,我想這是象形文字的概念,但如張方老師所說,中國開始蝕老本,原來不只電影,從這些細節我們都可以發現這種現象,正面去看這是種傳承,反面去看這表示沒有進步,但我想也不用這麼嚴苛,畢竟好的文化是值得保存運用下去的。外灘這幾個月封閉、馬路因為修路而塵土飛揚,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五月的世博,世博這次的slogan是"better city, better life",我曾經懷疑過,一味的發展城市,那中國廣大的農村要如何自處,城鄉差距是否會更加擴大,周老師回答這次世博有個次主題,是述說城鄉互動,也會有成功的例子展示,可見中國的確有在試著解決問題,只是大方向定好了,地方政府如何確實落實仍是一大難題;至於世博預計帶來的環境汙染,上海也都有準備,本次垃圾都會採用特殊技術處理,所有場館也都會運回各個國家再利用,世博強調一切以發展低碳經濟為主體,要為環保盡一份力,了解了上海世博的願景與舉措後,當我登上盧浦大橋看到世博的建設場館時,心中蠻感動的,有種中國人真的站起來的感覺。
這次自由行我們去了很多地方,創意園區田子坊,蠻有味道的幾條街,店面很多但多樣性不足,台灣文創產業仍值得我們驕傲與深耕;豫園,有老街亦有仿古建築的商店街,在東方建築中看到starbucks、Haagen-Dazs的招牌,有東西方大融合的趣味性,不過我覺得這邊太商業化了,即使有其時代背景,但無法感受到那份悸動,唯一值得懷舊的應該是坐落其中的城隍廟,五顏六色的香,讓拜拜也變成一種樂趣;陸家嘴,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讓人可以感受到這個城市的繁榮與活力,東方明珠、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廈近在咫尺,即使我是城市小孩,也忍不住放聲尖叫,我想城市發展永遠都沒有終點與極限;萬國建築群,一棟棟有特色的建築,雖然代表著中國過去的傷痛,但現在已經內化成上海的一部分,建築物標準的十點全部熄燈,雖然有些錯愕,但我很認同這種愛地球的政策;繁華的南京東西路、五角商場、兩側寫滿情詩的多倫街等等所有到過的地方都讓我們深入認識上海,也觀察到它較為不堪的一面,人民的素質問題似乎沒有隨著上海的經濟發展而改善,隨地吐痰、插隊、店家服務態度不佳的狀況處處可見,一般汽車駕駛者不遵守交通規則,紅燈右轉、亂按喇叭、不禮讓行人,打的師傅為了多賺錢而繞路,乘坐公交車時,司機在路上恣意飆車,令人捏把冷汗,路邊攤販大肆販售盜版光碟、書籍,這些都是需要急速解決的問題,但其實也是城市發展中的必經過程。
除了上海的建築、發展外,真正精彩的都是在人的部分。這次和復旦、蘇州同學交流,他們的優秀與認真不在話下,展現出的自信也很值得我們學習,其中一位蘇州大學的同學跟我分享了他們家在文革時的情況,她說他們是地主和官宦世家,從前洋務運動時,他爺爺有到日本受教育,回國後在日本攻打中國期間,一直鼓吹她爺爺協助他們從事翻譯等工作,但基於愛國心,爺爺並沒有答應,文革時,他們家的土地、財產全部被徵收,即使當時爺爺已經過世,但由於留過學,算是洋鬼子,所以被鞭屍,她說他們家為社會盡心盡力,辛苦好幾代才有這種成就,就這樣被全面徵收,一切要從頭來,真的很不公平,我從她的言語中感覺到一種無奈。當我們在讀歷史時,都覺得不痛不癢的,畢竟是過去的事,但從經歷過的人口中聽到,感受竟會如此深刻,文革希望創造社會公平,讓人民共享財富,卻沒有考慮到在製造這種條件時,本身就不公平了,社會的進步總是要犧牲某些人,雖然殘酷卻也是無法避免的,只有汲取教訓、日新又新才不會辜負前人的犧牲。在做足浴時,按摩的妹妹說他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他們跟店家是三七分帳,所以她按一個小時只賺台幣將近50元,我之前詢問過,在台北的復健診所,按摩師按個十五分鐘就賺進50元了,雖然辛苦,手都按到發黑長繭了,但她仍樂在工作,從頭到尾都笑咪咪的,她說想趁年輕多賺一點,她的夢想是回到家鄉去開店,她為了實現夢想而正在努力,反觀我們的年輕人呢,好高騖遠,做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參觀完捷安特工廠,老師說現在只剩一個管理職務是台灣人,現在越來越本土化了,有幸遇到一個團員的爸爸也是台幹,閒聊間詢問現在的工作情況,得到同樣的回答,現在台灣人的空間越來越小,以後會越來越辛苦,而且中國地大物博,每天奔波只能拜訪到一到兩位客戶,不像台灣方便。我想如張方先生所說,台灣要隨著中國的發展去找到自己的定位,現在台灣的問題就是越來越不國際化,只關心自己關心的事,除了高科技產業外,其他產業格局有變小趨勢,又如張方先生所說,中國人才多,只是環境沒有台灣好,沒有機會出頭,像我這次去豫園有大開眼界,有位師傅很厲害,只要給姓名他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編出一首詩,這種才氣是我們所不能比擬的,我想政府政策面的事我們無法干預,但我們可以設法提升自己的價值,善用這片自由的土地。另外這次的研討會,兩岸的學生素質都極高,但從表達方式與ppt的展現可以看出我們仍是極富創意的,也會從人民的多元角度的去看事情,而不是高高在上,只從領導者的角度去剖析,在講求人民導向、服務至上的現代社會中,我看到台灣人的希望。
*************************************************************************
這十天內,感謝嚴義明律師的智慧、鄭又平老師的叮嚀、張方先生的提醒、周漢明副主席的魅力。讓我了解到此次的大陸之旅不虛此行。一個城市,乃至國家的偉大不在於建築的雄偉、財政的充沛、人口的多寡,而是在每個人民心中的精神,也就是對這土地上有多少的熱情與認同,乃至於文化的傳承。所謂「眾志成城」,一個城市的興起與走向,皆需要人民與政府共同參與和堅強的意念才能完成。
第三天的與大師對談中,我坐上主桌與嚴義明律師共進晚餐。再經過了事前的了解與當下的提問之後,嚴義明充滿哲理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他是一個不取巧,樸實向上的大師。他告訴我什麼才是「努力」,方向對了,才有目標努力,而前進的動力便是「初衷」。舉例來說,嚴律師說他在20幾歲時便認為公平與正義很重要,於是便立下當律師的志向,並且擬定每個階段(25、35、45歲)要達到的目標。那時我就提問,為什麼在20幾歲時便可以確定未來10年或是20年要做什麼?難道目標不會因為年紀增長而發生改變嗎?每個年齡所處的環境不同,要怎麼確定當時的目標環境會與設定目標時環境相同?發生改變時要怎麼衡量哪個目標比較重要呢?這個問題一直是我對於目標設定上的一個不解問題。嚴律師回答:「目標會隨著時間與環境改變,但是只要在大方向不變的前提上,目標都可以隨時調整,即使目標有大幅度修改,但依然還是會在此大方向上。而這一路走來所累積的經驗與能量都會是未來實踐目標與願景的寶貴資產。」"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想就是要在這種情形下達成的氛圍吧!嚴律師這席話完全了解開我對於目標設定的迷思與難題,我想我這種糨糊腦袋可能要自我沉澱十年才能有解答吧!但嚴律師並沒有詳加解釋大概方向是怎麼決定的,所以,我認為應該是初衷吧!有了初衷,才能對所從事的事業擁有熱情。有時候並不需要什麼複雜的原因才能有堅持,純真的情感有時反而是最真摯且最堅強的力量。我想,嚴律師對於"最初的感動"保存的很好吧!他能夠為了他的理想奮鬥至今,這股力量或許是他奮鬥不懈的價值根源之一吧!
我相信鄭又平老師在行前會時給大家的震撼是有目共睹的,那時我們對於大陸行都懷著忐忑不安的情形,鄭老師在行前會時告訴了我們在大陸可能會遇到的情形、需要遵守的規則、負責的單位是誰等等,讓我了解到鄭老師對於這次大陸行的重視與用心的程度,由歡迎家長來聽行前會的心態便可見一斑。而在這十天內,隊輔與總召等工作人員犧牲娛樂時間每天開會來確保每個成員的安全與行蹤內容,實是非常不容易。除了事中控制做的很慎重之外,嚴謹的組織架構也讓我印象深刻。由總召、副總召、車長、小隊長等,層層節制,權責清楚,重點是能夠確實與良好的運行,這才是我認為最厲害之處,讓我覺得這個組織不是空有外表,卻無內在。很多組織對於清楚的目標、精密的計劃、嚴謹的組織架構、控制系統等等,但實踐的人員本身卻對於組織的向心力或是認同感不足,以至於無法將達成組織的目標。所以我認為這次大陸行的成功許多是要歸功於鄭老師的領導吧!能夠將此次大陸行的目標與價值傳達的如此清楚,並且工作人員本身能夠認同,進而擴展到所有成員身上,我想才是此次大陸行的成功關鍵。在每次的隊輔會議上,回報每個隊員的情形與感想,成為下一次舉辦大陸行的重要參考,這又是一種組織設計時所包含的一個優點之一。在旅行途中,鄭老師也經常與成員們聊天,了解此行中我們看到什麼?大陸行中是否產生什麼新的想法?等,建立起直接溝通的管道,並非單單只有隊輔與工作人員的轉述中得到成員的近況。直接溝通除了是一種關心之外,也是使訊息解讀降低誤差的一種方式。鄭老師在遊覽車上跟我們所說的每一件有關於大陸的事情,都像是給予我們一副眼鏡,來好好的看清楚大陸這地方的一個工具。由於我們在台灣有時候所接收到有關大陸的資訊並非都是完全正確的,但我們自己可能沒有察覺什麼是有誤的資訊,以至於我們還會帶著以往的舊觀念與成見來看大陸這地方,就像是近視的人,只看的清楚自己本身周遭的事物,但卻看不清遠處一樣。當有了不同角度的視野之後,所能看到的事情就多的多,有更多角度的洞見的機會也就更大。舉例來說,例如我們在昆山參觀昆山發展成就展覽館時,看到展覽館裡展示了許多目前昆山的科技與產業發展現況,我不禁想要問,這地方為什麼要成立呢?就如同上海都市計畫館一樣,他們成立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為了發展觀光、給上層領導看、還是這是對來沿海城市的內陸民眾展示祖國的強大?這些都有可能,畢竟,在很久以前,台灣各縣市也做過類似的展覽館,例如科技大樓等。
張方先生以一個台灣人到大陸發展的經驗告訴我們,台灣人需要應該注意的事項、應該了解的背景、應該避免之處是什麼,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在他的演說中,我感受到他的真誠,也就是他以一個較客觀的角度來看待大陸這塊土地,而且語重心長的告誡台灣應該對待大陸的關係是什麼。他說到,「台灣不可能與大陸脫離,關係只會越來越緊密,要正視這個問題。」這點我非常認同,就以經濟學角度來說,大陸這廣大的內需市場是台灣出口產業轉型的契機,以學理來說,當需求增加,供給沒有增加的情形下(以台灣的角度,輸出到大陸的出口業),會使得需求增加,連帶的使台幣升值,外匯存底增加、出口品物價膨脹,而使得台灣的出口業面臨成本增加的問題,但由於升值,使得進口成本降低,也因為出口品物價增加,廠商利潤增加,而面臨需求不斷增加的情形下,廠商因為前述幾個原因可能就會進行投資,增加供給,使得成本降低,當擴大投資時,就業率就會增加,並且使得全體的實質所得增加。上述當然是建立在"先進研發技術根留台灣"的前提下,所以我認為台灣與大陸的更加緊密結合是一種徵兆,宣告著台灣必須要打開眼界,正視大陸的機會與威脅,甚至是優勢與劣勢,才能順應著此波趨勢掌握住機會(內需市場廣大與已有基礎研發與製造水準)發揮優勢(在台灣成立先進技術研發中心,或是將台灣轉型成技術人才培育中心),並且將台灣舊有產業順利進行升級與輔導西進,並針對重點產業培育,才能夠將台灣已經不多的資源中做最有效的利用。當然,以上是站在經濟學的角度來說,若是站在台灣人民的意願來說,這完全又是另一回事。畢竟,人民過的是否滿足,不是單單由"錢"可以決定的,錢是幸福的充分條件,而非必要條件。
周漢明副主席的魅力實在令我大為感動!是非常有說服力的演說家!我深刻體會到,不管再怎麼精明的講解與說道理,還是無法說服他人的,有時候靠的是一種"體會",這種體會可能與左腦的邏輯無關,是感受到演說者本身的特質、氣氛、感覺而得出的。他演說時的說服力讓我不禁想問,他是否已經演練過許多次才能有這樣的說服力?但當他在回答同學們的問題時,我便了解,這是個人特質,而非長久訓練。他的演說能力實在有很多值得我學習之處,例如說話的氣度、演說的長度,回答問題的方式、演說的格局等,但目前我還是看不出什麼端倪,但這極富魅力的演說一定會在我的心裡發酵,進而茁壯。
*************************************************************************
2010 上海
因為一點小緣分,碩三的我在要離開學校之前,來旁聽鄭老師的政府與企業。
也因為這點跟老師的小小緣分,我有了個再訪上海的機會。
世博對上海的影響
上海與三年半前不大一樣了,垃圾、喇叭聲等都減少了不少。想想或許是世博的關係吧。
世博,不單單讓政府卯起來翻修老舊建築的外牆、還變本加厲開始補助民宅加建具有萬國特色的屋頂、大幅整頓徵收兩旁的老舊住宅區。非常積極的在美化市容。
但共重要的,對於民眾而言,世博帶來的,似乎不只這些。
回想2008年北京奧運,網路上還有段影片,恥笑北京為了讓外國人觀感好一點,派人將黃草噴漆噴成綠色。當時就我認為,北京奧運對於中國來說,只不過是共產黨的炫耀財罷了,或是政府宣導大家不要按喇叭、不要隨地吐痰的新標語罷了。
辦個活動,跟市井小民能扯上什麼關係?
來到了上海,我才慢慢體驗到,這種氛圍其實是能徹底深入市民之中的。
在廬浦大橋的觀景台上,導覽志願者小胖哥告訴我,他來這裡當志願者,其實是希望能藉此經歷,增加獲選成為「上海世博會正式志願者」的機會。我問他當個志願者怎麼會這麼競爭,他說:「全中國大陸到處都是想來世博的志願者;別說我了,連甘肅都有人願意自己負擔交通、住宿費來當志願者。這是莫大的光榮。」
小胖哥願意為一個不確定的期待,義無反顧在這讓冷風呼呼的吹。讓我著實看到世博對於小市民的影響。
世博,不只是政府的炫耀財,更是讓每個中國人意識到,中華民族即將突破自我期許,邁向一等一世界文明大國的指標。此時,每個人都想參與這項歷史。
相較之下,僅管高雄有世運,台北有聽奧,但這些活動似乎除了花錢,什麼也沒留下來。甚至,聽奧開幕隔天,我上各大國際網路報紙,竟然只有一家有報導。
但是,這唯一的一家,New York Times,也只不過在寫達賴來台事件時,附帶一提中國隊伍不出席聽奧開幕而已
(它還錯以為Deaflympics, in Kaosiung……無言…)。
我不知道政府官員自己是怎麼看待這些活動,但我感覺聽奧除了讓政治人物作秀外,並沒有讓我感覺到台灣人的自我期許。
拿個很鳥但較能理解的比喻來說好了,國高中較能喚起同學向心力的班級,不但班上氛圍因此較融洽,往往較容易達成目標。
從北京奧運、上海世博;高雄世運、台北聽奧(姑且不作規模比較,純看人民的向心力而言),來推估未來大陸與台灣的成就,似乎會有不小的差異。
與復旦生交流
在上海十天的行程中,與復旦大學學生的交流,相當讓我感興趣。先前雖造訪了中國幾次,但都沒有機會能跟同年齡的人好好聊過。也因此我放棄了我還沒去過的北京,再次選擇了上海。
在接觸復旦學生之前,我心裡還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先前在學校有與一些各地的法律碩士生交流,其中也有一兩位復旦生,不知道是因為他們年紀稍長,還是因為是念法律的關係,講起話來,不是讓人很舒服。
明明他們才剛新有的物權概念,硬是可以大喇喇講個五分鐘,然後用種輕蔑的語調說:「我這樣講,你們聽得懂嗎?」拜託,我們這裡物權法概念老早就有,他們還是抄我們的,誰不知道他在講什麼。
但是我們這裡就會用:「不知道我這樣講會不會不清楚?」相較之下,我實在是很討厭他們講話時,習慣占人便宜的那種語法跟語調。
但這次來上海,接觸了念經濟的國磊(眉毛粗粗)、奕飛(上台報告環保那個)、念醫學院的玉麟(身高一米九)後,對大陸學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改觀。
跟玉麟聊了大陸的醫患關係,從他口中似乎可以知道他不是那種圖醫生社會地會優渥收入而來念醫的學子,似乎是抱著想要改善全中國醫患關係的理想,也很積極想要了解台灣的健保、與醫療訴訟的訊息;
跟奕飛聊到她們工作求職的壓力,雖然說復旦生有相當的優勢,但高度競爭的壓力仍然是壓著這群菁英分子;
跟國磊,哈,因為他實在是太文質彬彬了,令人動不動就想開他玩笑,沒聊什麼東西,不過國磊說,他三月要來逢甲大學當半年的交換學生,我們相約到時候台灣相見。
託上海夜未眠的福,這些復旦菁英,是這麼的貼近。
雖然遺憾沒能多認識幾個,但讓我覺得,中國似乎又更親近了些。
有次在街頭問路,竟然有三個路人熱心圍上來跟我指路(其中有一個是工人,另一個生的滿臉橫肉),讓我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
還有一次是個哨兵,雖然他不能動手指路,但他頻頻使眼色,眼珠頻頻往右瞪,意識我繼續往前走就對了。這解放軍大兵想幫忙又怕被長官罵的神情,讓我印象深刻。
大陸人,似乎不再是個討厭的詞彙。
全人類的律師
當然不得不提「與大師對話」的行程,託周老師、鄭老師的福,我們看到許多大人物。
這裡我要簡單提一下,最讓我感動的嚴義明律師
(其他深刻的印象,都已經詳細寫在第三車心情日記上了,有興趣可以去看,以下簡述)。
嚴律師運用專業,不但充分詮釋律師角色,更將法律人的層次提升,積極挑戰不公平,勇於尋求社會正義,同時他更關懷環保議題,維護全人類的福祉。
他面對生命的威脅,輕描淡寫講出:
「任何一個職業都有風險,做律師也是一樣。若因為一點風險就不堅持自己的理想,那什麼事都沒有辦法成就。」、
「哪天真的什麼事發生在我身上,我想也能藉此喚起社會上更多人重視這個議題,也不是件壞事」聽到這裡,讓人不禁當場眼眶泛紅。
「最偉大的律師,不只要作當事人的律師,更要作全人類的律師。」
託2010年上海夜未眠的福,我看到了一個偉大的律師。
2010 上海,
周老師、鄭老師與上海夜未眠的團隊
文末,不得不感謝周老師及鄭老師,以及上海夜未眠的團隊。
第五天在捷安特廠房參觀,周老師歷經五天以來長時間的行走、站立,雙腳肌肉已經過度疲勞的情況下,扭傷了她的腳踝。
我不知道為什麼這麼一個如此有身分地位的人,為什麼會願意陪我們這些小毛頭遊覽上海,還關心我們有沒有學習到東西。
剎那間,內心有種莫名的感動,還伴隨著一種不能再不認真的罪孽感。
鄭老師,因為一點緣分的關係,我特別喜歡觀察這個滿受學生愛戴的鄭月半。
從他在臺北大學對學生的關心與付出(早上課常上到十二點半,中午願意跟學生一起吃難吃到死的便當,不像其他大牌老師非得要開車出去吃館子。而且,聽說他便當扒給兩口,就開始備下午的課。甚至有一次,中午還把學生留下來愛的開罵,根本就沒吃飯)
以前,聽到他學生常提到他的事蹟,我老是懷疑,
這老師是給學生下了什麼蠱,讓人這麼著魔。
直到我自己來感受他的威力,我才深深的體會到這著魔似的感覺。
同時,鄭老師帶出來的學生,總召芷榕、翠敏、峰谷,亦是極盡犧牲個人時間,無私地投入上海夜未眠團隊的規劃。他們的奉獻及用心,都讓我這感到十分的汗顏。
不只如此,受到老師、總召們感召一起投入的,還有俊廷、瑞琪、子傑、敦宇、東閔、念樺等,無一不是各界的菁英,讓我體認到井底之蛙的感覺。
此外還有幾位可愛的學弟妹隊輔們,伊純、巧文、曜辰、怡慈、奎汶、依婷、柏安、立婕,大學時代就能如此優秀,讓我不禁為自己白過大學五年,趕到十分汗顏。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可以參加上海夜未眠。
這個似乎是小孩子在玩的遊戲,讓我這個年過25的研究生感到萬分充實。
願更多人,
能一起來體會,
一起來親臨鄭老師的威力,
一起加入了解中國大陸的這個學習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