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台北市八德路四段245巷56弄26號2樓之1
電話:(02)2756-5828 傳真:(02)2749-5370
信箱:TaiwanSDSF@gmail.com
 
近期活動    歷年活動
 
2010你世博了沒 心情日記(二) 上映嘍!!

 活動照片

   2010/7/28-8/05 你世博了沒? 

我在北大從大一大二讀到大三,每年暑假都會得知賢德惜福基金會舉辦的兩岸學術交流團的資訊,以往幾年因為家裡的因素以及自己也另有安排,對基金會的活動都只有心動而無行動,錯失許多參訪中國的機會,終於,經過一整年大中華經濟圈的渲染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的加持,讓我對中國充滿好奇與想像,於是在與父母溝通之後,他們首肯我報名這次由基金會主辦的『2010你世博了沒?』兩岸學術參訪活動。       

從一開始獲知入選到被選為小隊的隊輔,我的心情是既興奮又緊張,興奮的是我再接觸過許多中國的資訊之後,能藉由這次對中國的參訪,能實際的去看、去了解中國,為何一個13億人口的國家,政府能壓制住異議聲音,進而順利推行整體國家政策?而只有2300萬人口的台灣,卻每當政府在推行政策時,國內總不斷的有反對的聲音?中國是怎麼辦到的?中國真的如鄭又平教授所說,已經開始騰籠換鳥,帶領人民走向均富一途?還是中國如自由時報所說,充斥著黑心假冒,仍然落後台灣許多?許多問題縈繞在心頭,唯有親自到中國才有辦法體會吧!雖然家中對於我去中國的反對聲浪不斷,外公也一直告誡我不要亂說話,以免被抓起來,即便如此,我仍執意要去,就算中國真的那麼不好,至少讓我親眼見見,才能說它哪裡不好吧!   

這次的行程分為三個階段,一開始的2天是世博,再來就是上海市的巡禮,最後是蘇州參訪,雖然我一開始是衝著世博才去的,但是除了世博之外的行程,也令我相當震撼。在世博,雖然在出發前已有心理準備,但仍免不了被排山倒海的人潮以及嚴酷的熱浪給擊倒,我只能在我體力限度下盡力看完安排的場館,我發現,這次亞洲區的國家館幾乎都展現了對中國敬畏,從他們試圖想藉由展覽表達與中國的友好關係就可以理解,中國現已站穩亞洲大哥的地位,亞洲去的國家紛紛向中國輸誠,而中國也很享受這種萬邦來朝的感覺。而在歐美C片區則是截然不同的景觀,一些歐洲原本就很有特色的大國,就展覽其國家的特色,也不會特意迎合中國,但最與眾不同的是美國館,它利用3個影片向中國展示平等與友好的關係,感動了許多中國人!利用低成本得到最高的效益,這真是老美厲害之處!       

最令我震撼的是上海的城市規劃館,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台北已經算是國際知名的城市,整體規劃和建設都已經很好,然而上海的城市規劃館,讓我體會到台北的不足,根本無法稱得上是國際都市,上海是從改革開放後至今成長飛速,城市規劃館也必須常常更新才能趕的上上海的變化,從上海城規館我看到,政府對城市的用心,城市的建設是計畫化的、階段性的變革,而非像台灣換一個顏色就換一個政策。而從與上海的民眾聊天,像是租包車的師傅、其他省份來上海工作的人民,我都樂於和他們多聊天多接觸,從與他們的對話可以觀察到,中國人民對於中國的現況感到非常的自信,驕傲卻不自滿,完全可以感受到他們對於國家進步的渴求,這樣的中國是不會停止的!───────────────────────────────────

此次去大陸,驗證了去之前就有的概念:「大陸太大,以致於無法全盤了解。」跟出租車司機聊天,很有趣,但也僅限於有趣。跟復旦學生交朋友很有趣,但也就是多一個朋友。統計講究抽樣,在這麼大的母體之下,要做有效的抽樣,已是極難之事,若欲單從路途上所遇之人取得資訊,並做出有效推論,緣木求魚而已。但是,因為如此就不去了解大陸,同樣面臨巨大風險。那麼,該怎麼辦?

 兩個答案。其一,如此巨大的市場,即便能夠剝一小塊麵包皮下來,絕對數值也頗驚人。既然如此,集中火力攻擊那一塊麵包皮,想辦法把它打下來吃下肚。如果連麵包皮尚不可得?那本該被淘汰。 

其二,組員曾問某一位大師對談講者:「你是否可以大致描述未來3年、5年,甚至10年,大陸發展可能的情形?」回曰:「不能,我們只能盡全力就目前情況做到最好。大陸的發展可能發生任何事。」這正是所謂「規則下的最適化(constraint optimization)」,既然無法預測未來的規則,那最適選擇就是在今天的規則下盡力。但,如果自己動手改變規則呢?「我們做什麼?我們預測未來,而預測未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創造它。」不能全盤了解現在的大陸?沒關係,只要了解到「可以改變規則」的程度就好。控制規則,就掌握住利益的分配。想像一下,控制如此巨大的利潤,會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一件事。 

第二個方法當然比第一個方法困難,比起能力,或許需要更多運氣。中國人愛講天時地利人和,台商能在某種程度上改變大陸的原因,除了知識能力,也是剛好遇到改革開放,台灣又靠近大陸。那麼,未來呢?

中國的最終目標是什麼?成為世界老大。即便中國並沒有真的打算這麼幹,當別人都這麼想並且因此行動的時候,不這麼幹都不行。目前的世界老大是誰?沒有第二句話,美國。那麼,兩國間的衝突,是否必然發生呢?鄭老師所言:「你有上台的時候,就要想到你有下台的時候。」但,如果沒有人強迫,如果不是形勢比人強,誰要下來?不想下來怎麼辦?開打唄!(衝突不一定是武力衝突,就目前的情況來說,更可能是金融戰爭。)中國能贏嗎?這答案不是自己說了算,比較肯定的是,在我們的有生之年,會有這場仗,不論輸贏,都是大浪將至。講師可琳(對不起,不知道到底怎麼拼…)所言:「我們有幸能看到China Transformation。」有趣的是,不知道到底會看到「China Collapse」,亦或是「中國治下的和平Pax Chinaica???」。無論如何,這都將產生難以計數的崩潰與機會,是福是禍?如果能多跟鄭老師學習,說不定「是福」的機會可以大點~XD

───────────────────────────────────────

這次旅行的主軸之一,是參觀上海世博。上海為了籌備2010年的世博會,投入相當多的資源與心力,可謂是史上最大規模的世界博覽會,出發前看著一系列精彩的報導作著功課,心中不禁期待著作為國際化大城市的上海,在投入這麼長時間的規畫與資源的上海世博親身體驗會是如何?當車在盧浦大橋上經過世博園區之時,那份壯觀與俯瞰的感動是難以言喻的,各國家館特色的建築把世博園區妝點的好似一個巨型的繽紛樂園,很難想像當初如何徵收並且重整這麼廣闊又完整的一片土地,看著黃浦江的景色,想著當初上海沿著這黃浦江發展成為現在的國際化大城市,正好透過世博的主題"Better City, Better Life."呈現出因為上海市發展而帶來更美好的生活,以及為了配合上海世博重新進行城市規畫與執行管制政策,甚至因為世博帶來後續效應而帶動城市發展,此時藉由世博呈現,是件有意思的事。而世博的精彩吸引了眾多的人潮排隊進安檢、取預約票、進展館,排隊過程炙熱冗長中可以看見各階層的中國人民,他們那種對於國家舉辦國際性活動的信心與驕傲令我印象深刻,如同中國人民對於國家的那種自信心一樣堅定,反思台灣在推行公共政策上的困難與舉辦活動民眾參與意願不高的情況,現在公共行政正在討論的課題之一便是與民眾溝通增進信任的議題,真是強烈的對照,而觀察形形色色的參觀者也可以作為觀察中國貧富與城鄉差距的切入點。 

這次的上海世博是相當精彩的,從館外欣賞著各館的建築設計,推敲著背後設計的涵意,可以觀察到各國重視與關懷的主題隨著時代演進而有變化,而這次許多展館都以影片作為主要的呈現方式,例如以中國館將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以巨幅的動態模擬影片呈現日夜的不同風貌,或是台灣館以台灣著名的立體動畫技術以4D呈現台灣之美,又或是將影片與舞蹈、聲樂多元結合的主體秀──城市之窗,不僅僅是利用巧思將影片做了變化,展館裡的不同主題也將展覽分得有層次感與新鮮感,讓我覺得為台灣與中華文化而感動。不過就世博這樣性質的展覽而言,依照展館展覽設計與流量控管,也呈現出質與量的差異,取決於展館的抉擇。此外,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世博以中文作為主要的語言,與以往我們習慣應該要以英文作為主要的國際性溝通語言有很大的不同,第一次感受到以中文作為國際性展覽的主要語言,心中感動於未來中文還會擴大使用的範圍,不過仔細觀察,會發現許多影片或是解說輔以的英文講解並不如中文般易讀清楚,對於外國人觀賞理解將會有所限制,而世博中的外國遊客也比例也相當少,但是總體而言,無論是對於世博園區的主題規劃、交通、環境、飲水設施、志願服務、綠化節能設計等都呈現出相當難得的水準,而關於志願者的部分,如同我與李月茹同學所聊及,很佩服她於研究所課業繁重需要大量時間專注於研究的同時,還願意投身於這樣長期且辛苦的志願服務,更羨慕她們在中國國內就能有這樣大型的國際性志願服務的機會,台灣這幾年興起了志願服務的風潮,其實有很多不同類型的非營利組織都在為台灣的各種議題而努力,卻因為缺乏資源、專業人力等使得發揮空間受到侷限,對於志工培訓與發展的空間也有所限制,而世博活動的多元性、複雜性、挑戰性,正提供著志願者一個絕佳的學習機會。 

上海歷經歷史沿革與列強租借,依然展現著它全新的風貌,走在夜晚的外灘、南京東路、人民廣場、搭著渡輪在烈焰下欣賞黃浦江兩岸的景色,看著熙攘的人潮,感受著當年十里洋場的況味,看著城市規劃館中上海的分區的規畫以及未來的願景,看著開始重視綠化節能的中國,看著自發性形成並且獨樹一格的濱江創意園區和田子坊的文化創意產業,看著新天地的文化與奢華,讓我覺得上海是美麗也是繁華的,是快速進步也是充滿機會的,是時尚也是多元的,還讓我想起了鄭老師上課所說的,以後設計會以中國人的喜好來決定的這個想法,上海的發展與實力,未來不僅將決定世界的潮流、品味、設計,更能發揮國際政治經濟的力量。 

在去江南水鄉中的朱家角與蘇州前,安排了「說江南」的講座,當下還很難體會陳教授所感嘆安靜柔美文化不再之意,因為心中對於園林建築與楊柳水巷小橋仍有相當唯美的想像,亦難意會似乎應用熱鬧或溫馨形容小鎮為何需要用安靜一詞?在朱家角、山塘街走過傳統街巷與乘著渡船的同時,心中思考的是傳統城鎮想要重新開發觀光資源的同時改走怎樣的出路?我看到了些許古城鎮純樸美麗的遺跡,卻也看到了與台灣同樣面臨老街開發缺乏代表性特色的整體規劃,在木櫝鎮參觀參觀嚴家花園與虹飲山房時,喧嚷的觀光人潮與用著擴音器盡情導覽的導遊聲音此起彼落的掩蓋了園林建築中一步一景設計的巧思,帶著些許的遺憾離開的隔天,卻意外覺得人潮依然眾多的寒山寺、拙政園顯露出對於古蹟維護更用心之處,心中也不禁肅然起敬,即使在炎熱的天氣與有限的參觀時間下,仍能感受到恢宏與典雅的設計智慧,而由著名建築大師所設計的蘇州博物館,簡約的現代外觀設計融合了中國傳統的山水園林,內部展覽、展品、展館設計都是皆是經典之作,因此給予參觀者豐富的館藏資源與舒適的觀賞環境,是相當令我耳目一新的博物館,也令我驚訝中國博物館展覽水準之高。而參觀昆山發展成果展示館過程中,令我驚訝的是昆山產業的多元發展,甚至也開始經營外包的服務,經由鄭老師的講解,才了解吸引投資的主因是因為能夠提供一條龍式的公共服務、效能高,更在招商時隨時記下需求和問題並立即加班答覆,當時的我反思台商喜歡這樣的服務,而台灣在吸引外商與合作時是否也能提供到這樣的服務水準與效能,以及那種企圖心?經由這兩天的觀察,我深切體會到陳教授的感嘆,卻也感受到蘇州的進展與新生。

與大師對談是我們熟知這個營隊的特色,也是最期待的活動之一,因為老師總能為我們安排到閱歷豐富難得一見卻又願意與我們無私分享的大師,我從這次兩位大師身上學習到許多寶貴的智慧,我佩服嚴義明律師的對於艱難社會運動的堅持,他告訴我們的是:雖然很難,但是更要堅持,會害怕,但是要勇敢!簡單的話語卻點出了從事社會改革最重要的核心,那便是要有信念勇敢的堅持下去,而且還要懂得利用各種方式建立策略夥伴、建立社會共識,使得更多人能共同加入,他的堅毅與謙虛面容令我深感佩服同時也自我檢討。而張曼玲小姐具有的專業,還有她優雅的笑容和身段,令我印象深刻,她總是耐心地回答並肯定每位同學的問題,並與我們分享溝通與領導協調的秘訣,我從她身上學習到的是柔軟卻堅定的態度,還有作為上司的助手不只要將老闆交代的事情做好,還要能夠預先將沒有交代的後續相關事宜一併完成,多累積經驗和多用心傾聽和觀察。

這次接下了隊輔與車長,其實心裡很有壓力,因為家裡希望我能輕鬆的盡情的去玩,而非這麼有壓力的犧牲很多體力和時間,我自己也擔心我自己的身體是否能承受,更擔心我在這樣的狀況下是否有能力擔任領導管理的任務,但是我覺得愈害怕的事情就愈要即早挑戰,就當是給自己一個歷練與練習的機會吧,於是我還是毅然決然的接下了這個挑戰,事實證明的確有好多應該要改進的地方,而我也感謝因為這些地方凸顯了我的不足,讓我更多的學習機會,如果今天幸運地這些事情剛好都沒發生,那我可能還不知道原來我需要注意到這麼多細節和技巧。我也鼓勵未來的同學有機會能夠自願加入,雖然要比別的同學早起晚休息,雖然玩的時間似乎比較少,但是並不是長那一點點時間就能更享受到上海的精彩,用心有效率的學習,以及過程中的磨練,才是最珍貴的,與大家共勉之。 

而最懷念的還是每天晚上與鄭老師的隊輔會議,藉由大家發言讓我們看到不同角度的觀點,感謝老師總是依照我們的各種情況給予我們明示或暗示,讓我們檢討不同人與事合適的處理方式,教我們如何看人,教我們要有氣度,還事先為我們講解行程中的相關典故與近況,老師總是期望我們能多吸收一些,不時提供我們即時反應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提醒我們要會隨時利用機會學習,當我們沮喪時,還願意拿自己過去的例子勉勵我們,讓我們能更有信心去嘗試,告訴我們對自己要有自信才不會在意他人的眼光,點點滴滴我都銘記在心。周董對於我們這隊隊員的違紀的後續處理方式,從後來與組員的交談過程中,感覺對他們態度的轉變,一路的觀察,讓我從周董的身上學習到很多,還要感謝周董對我們的關心以及隨時的叮嚀提醒。 

活動安排中特別感謝淑秋姊與郁老師對於行程細節點滴的安排,從合作中與交談中,我感受到他們對於這個團隊的重視程度與即刻的回覆,豐富的經驗總是讓我從中學習到很多處事方式,並且特別感謝淑秋姊耐心陪伴我解決各種問題與相關事宜,特別是行前她陪伴我在基金會打電話確認隊輔與隊員之間的問題直到晚上八點才下班,其間我們幾乎是不停的在交換意見,甚而雙手兩支電話交叉進行,或是在營隊中間深夜我們在房間前的交換心得和準備事情,此情此景印象深刻。感謝鄭大姊總是溫柔的鼓勵我,給我很大的信心和安慰,特別是那晚在房間裡的開導,也特別感謝周大哥總是很親切的回答我的疑問並且幫忙我,感謝翠敏總是耐心聆聽我的疑問協助我處理問題,還在深夜陪我聊聊心裡的感想,也謝謝我的隊輔與隊員們,這是一個團體的活動,沒有大家的合作與關懷不會有這麼精彩的回憶。

還記得鄭老師在最後一天的車上說,這就像是一個田野調查,就看你能看到怎樣的程度,感謝老師與基金會幫我們特別安排了這些精采景點,讓我們有觀察的方向,我以自己現有的能力盡力觀察與思考,心裡是感動的,我看到了這個城市的希望、機會和進步,很榮幸地說2010我在上海世博,更期待以後還有機會來到上海。

───────────────────────────────────────

  早在今年年初,由於學校課程的關係,在老師的耳濡目染之下,我才了解2010世博會即將在上海舉行,以及世博會對中國大陸的影響等。縱使課堂間老師說的口沫橫飛,我還是無法體會到底這樣一個盛會是有多精采,精湛的建築也只能上谷歌等搜尋引擎瀏覽,實在是無法滿足我的欲望。早在2008年錯過了北京申辦奧運的偉大時刻,我想這次勢必要前來認識一趟上海,於是充滿了滿腹的使命感,說什麼也不願意缺席,走一趟身體力行來體驗和認識上海的機會。 

  同時,為了讓自己的收穫可以和一般純粹的觀光客能有完全不一樣的體驗,在眾多的出訪團中,我選擇了基金會舉辦的營隊,同時也非常感謝和感恩基金會可以遴選我為這次出訪團的代表,也感謝基金會周荃女士、鄭又平博士的悉心指導及各位大哥大姊在生活起居及行程安排各方面的用心,同時我也抱著戰戰兢兢的心態及如履薄冰的精神,不輕易浪費這次另類的學習機會,求知若渴。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唯有親身經歷並與書本上知識結合,才是學習的最高層次!我想,這會是我人生中,一次精采絕倫值得玩味的經典回憶,因為這次的經驗,深深的衝擊我的心房。

  雖然此行不是我第一次來到中國大陸,卻是第一次行腳於上海。這兒的天氣似乎是比台北還要悶熱潮濕難奈的,複雜的心情和說不出混濁的天空,揭開了這一趟旅程的序幕。從浦東機場直通上海市區的高速公路,你可否知道這現代化的都市發展和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經濟命脈是這裡的重點施政方針,我左思右想,仔細端詳這20年來快速發展的上海市,雖然事前已經知道這裡是一座現代化的都市,和我所認識的上海,還是有一段差距,以前的我錯把上海誤認為像台北一樣的進步,噢!我想我錯了!當心中浮出一句「當台北超越台北的口號」時,我就在想上海是不是已經超越全世界了,雖然並不是這麼誇張,但我發現這裡有無限的潛力,無人能擋。當我夜間駐足於上海火車站時,帶著大小行囊的旅客和穿梭來往的人群,瀰漫著一種上海精神,瞥見這一隅或許就是上海人的生活型態,未來的八天,將要學習如何當一位上海人,我應該是要融入他們生活的。 

  還學不會和來不及當一位上海人,旅程就進入了高潮!也就是正式踏入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園,當時興奮的我極力想昭告全世界I'm here.在此之前,我給自己設定的目標,就是要好好端詳每一座令人讚嘆的各場館的建築結構,這是一個給學土木建築的我,最簡單的基本功課,更是增強專業知識的基本素養最好的時機。舉例來說,中國館在這次世博會的主題為東方之冠,一般人或許是說:中國館真是雄偉,快點來拍照!社會學家或許應該研究這座場館在歷史的定位,以我的角度來看,如何將不穩定的倒金字塔結構自8樓延伸至12樓,在設計上已經是非常具有高度挑戰性了,實際施工更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這就是土木工程的偉大,是值得效法與學習的,中國人5000年的智慧結晶,在這作偌大的中國館展露無遺,這是中國館的偉大,也是屬於中國的驕傲。在場館內部方面,雖然很多人都想盡辦法搶進中國館一窺究竟,但我只認為只有清明上河圖可以期待,如果想要真正了解中國的地方特色與文化,應該是要到中國省區市聯合館,沒能進到這裡尋花問柳,實屬可惜。 

  原本抱持著僅參觀場館的建築特色就能有不錯收穫的我,在真正接觸台灣館後,才覺得這樣的想法實在是太過狹隘和幼稚,想想也是,如果坐一趟這麼遠的飛機來到這裡只給自己設定這樣的目標實在是太小看自己了。擁有山水心燈造型的台灣館在建築造型上雖常被土木人戲稱為抽水馬桶,堅持導覽的台灣館,讓我回味到台灣人的熱情,不禁自覺身為台灣人的驕傲,甚至連我們不自覺的禮貌文化,也讓大陸人嘖嘖稱奇說聲沒事的。世博園能有這樣的台灣氣息,是挺好的,甚至是造就「和諧」的城市呢。 

  我想各場館的簡介,我想導覽手冊都非常的詳盡與豐富,以下就對個人所參觀過的場館做個大略的感想抒發。 

  兩天的世博園行程裡,一共參觀了:尼泊爾館、台灣館、荷蘭館、盧森堡館、非洲聯合館、利比亞館、奈及利亞館、加拿大館、西班牙館、法國館、世博軸夜景、美國館、泰國館、城市陽光館、澳門館、阿聯酋館、澳大利亞館、意大利館、中國館,大概就是這些了。我認為,每一個館都有代表他們國家的文化特色和民族性,無所謂區分大館還是小館、熱門館還是冷門館。在不同的場館裡,也確實可以發現各個國家對展出的內容細膩的程度及用心的誠意度,有的琳瑯滿目、使你目不轉睛,捨不得離開;有的卻可以只晃晃10分鐘就出來了,也之所以為什麼有些場館排隊的時間動輒4個小時以上,有的人潮卻寥寥無及。這裡就好像是一個小世界,怎麼轉,怎麼繞,就是繞不到出口的,無論你是共產主義支持者還是民主主義愛好者,一或是第三世界不容小覷的勢力,都是地球村的一份子啊。 

  其實,我和一般人一樣庸俗。來參與世博盛會應該是要到像D片、E片區這樣的主題館探索的,殊不知一開始太興奮了就往各國家場館跑。參觀各國家館固然有收穫,但沒能將參訪重點放在好好探究各主題館實屬遺憾。總是聽到有人說,沒來上海世博會很遺憾,來了上海世博,會更讓你遺憾一輩子。因為這裡總有你挖掘不完的驚喜,永遠只能用讚嘆聲和惋惜聲來回憶。 

  來上海的第四天,才能有機會好好漫步在這裡學習當一個上海人。我想在這裡,找尋屬於我的上海印象。城市規劃展示館、節能科技展示館是一個讓你從根本認識這裡的好所在,是建議必來之處,也是到這裡必須做足的功課。除此之外,和復旦大學學生切磋過招,也是挺有意思的!除了能更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外,更能增進彼此的感情,減少對立。話是這樣說,但我還是覺得在某些話題他們有所保留,或許是交流的機會次數不多,讓我對他們還是覺得他們帶有一些神秘色彩?或許我不應該想這麼多吧! 

  上海古典的美,讓你意想不到的外灘,雍容華貴,到現在還是深深吸引著我。別忘了,還有東方明珠等著你來大珠小珠落玉盤;上海環球金融大樓,是我這種土木人特別感到嘖嘖稱奇,黃浦江兩岸的風光盡收眼底,享受著上海人的氣息,這尊榮的待遇,說什麼我也不願放手。 

  那老上海的美呢?說不盡曾經的熱鬧繁華,僅在豫園城區。那煙波下的折柳,襯托出江南園林,最活躍的一刻。抑或是酒樓、茶樓,總是發思古之幽情,不禁讚嘆,百年傳統,全新感受一詞特別的有韻味兒。和外灘相比,這兒老城廂的魅力因為歲月的增長,而更讓人容易親近。 

  而這天,我們即將離開了喧囂的上海市鎮,朱家角、木瀆古鎮,用心和這裡邂逅,您是否也激出詩情畫意的江南情緣?水鄉澤國不再只是往昔,前世今生,似乎我就是那位船伕拄著船櫓,悠閒愜意,而不是研究生活上爆炸似的論文海。我想,我就只是個過客,不應該打擾他們恬靜的生活。 

  「寧可與蘇州人吵架,也不願與寧波人答腔」這是我到蘇州的第一印象。這兒的評彈,使你飄飄欲仙,無入而不自得,加上成功的女性張曼玲副總裁,讓我在這裡看到了希望,就像昆山的台灣產業一樣,只要肯去做,就不用怕失敗,哪一個城市的文明,不是從先驅者長遠的眼光綻放出來的呢?我們該學習一步一步前進,刻苦勤儉的台灣水牛精神,一定再創蘇州奇蹟。 

  而山塘老街的復古,好像是個傳說,這老街平凡背後的魔力,使你流連忘返;楓橋夜泊的寒山寺,勾勒出張繼當年的愁容,虔誠的心,劃破這一道愁思;拙政園,好一個蓮葉何田田,身為江南園林的代表,怎能牽強的走過,艷陽替我陪襯了這座仙園,和上海的豫園相比多了一股沉靜、穩重,不負中國四大名園之首。而貝聿銘大師的封刀之作,所謂蘇州博物館,依舊不改貝大師在建築藝術上的大刀闊斧,獨特的現代因子成為建築物最重要的主題,和周邊的江南庭園相輝呼應,反而使其具獨特的效果。蘇州的美,和上海很不一樣,這兒像是個後花園,擁有江南的氣質,可說是全中國雍容華貴所在。我想,我願意接受這個想像。 

  東吳蘇州本一家,兩校的歷史淵源,讓我再一次印證了台灣的根來自中國。這不可抹滅的歷史記憶融入了蘇州大學朱教授的演講裡,口若懸河,無可攻破。這使我想起了復旦大學得陳教授說江南,似乎是來個承先起後,前後呼應,真的是太棒了,太精采了,學到的是江南人的智慧,再一次衝擊我的心房。 

  再一次回到了上海,因為離別了蘇州,而感到惋惜!又再一次向良辰美景說別離,我,低頭不語,只看間天空浮雲蔽日。隔日磁浮回送浦東機場,更是要留下椎心之痛了,沒想到我已經對這兒放入了難分難捨的感情了,就好像是梁山伯與祝英台那樣難分捨的痛。習慣當個上海人了,似乎是無法從這兒抽身了!上海的美,依舊迴盪在我心中,帶不走一片雲彩,只好帶走上海印象。 

  此行還有個小小收穫,就是能和各校的菁英在一起切磋交流,實屬難得,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此真的感到萬分感謝這一段時間和大家的相處,多謝照顧與指導,你們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不可揮去的一頁。期待未來我們都有光明的前程,後會有期!

───────────────────────────────────────

    回到台灣之後,都還沒時間沉澱這九天的感覺,就受到了最直接的衝擊─噪音!上海為了世博,為了提倡「綠能」的環保概念,大力的推動電動車、油電混合車的普及,不管是在飯店的附近、上海的市區、世博的園區,都咸少聽到吵雜的引擎聲,甚至看不到排放黑煙的汽機車,待了五六天倒也適應了這安靜的環境,而台北不但機車密度高、電動車的比例也很低,每到上下班的尖峰時段引擎的的聲音就充滿了耳朵,讓人覺得很吵雜,上海市能有如此有遠見的政策和政策執行力,讓人佩服不已! 

    第二個是心理層面的比較,中國是崛起中的大國,表示許多層面上都未臻成熟,正待提升,而心理層面又以心理素質為最難改變,因為價值觀的形成正是生長的家庭環境、升學的環境及生活的環境所影響,沒有長時間的投入跟教育是很難有起色的,近十年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而心理卻沒有跟上這快速的變遷,從一個小漁村變為都市,再進化成為國際大城、國際大港,這中間少了適應期,所以不斷的震盪,矛盾和衝突也一直冒出。出發前去中國前,常聽到有人說中國人習慣不好,插隊、吐痰、大聲嚷嚷、沒禮貌、隨地丟垃圾等等,不禁大為疑惑,如此一個外商雲集的世界大城,外國人怎生受的了,去了之後才知,如此多的惡習早已改善了大半,街道上乾淨整潔,亂丟垃圾、吐痰等行為已被刑罰給約束了不少,而世博園區內最為人詬病的插隊行為,也不如預期中的離譜,原以為插隊會隨處可見,但園區內自願者到處都是,排隊時有自願者、館場門口有自願者、路口有志願者、服務站有自願者,他們無不盡心盡力的幫助著大家,耐心的指路、講解,甚至出言喝止插隊的行為,連中國人自己都出聲來阻止了,因為他們知道怎麼做是對的。上海處處充滿了朝氣,因為世博讓他們在世界上挣了一口氣,更具自信心,每個人都懷抱著夢想,期待中國成為世界的大國,言談之中更是對國家政府的期待,相信政府一定能做到,反觀台灣政府,百姓無不對政治避之唯恐不及,冷漠以待,這中間的差別,是政府的所作所為,還是政客的操弄政局,引起民眾的反感? 

    第三個層面是制度面的比較,上海市的地鐵密度在世界上排名前幾,倒也不是一直都是如此,是因為世博才在近幾年完工的,能在如此短時間內完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還有這中間的世博園區建造、都市更新,都是一大挑戰,如何徵收土地、如何協助搬遷、如何減少施工期間的交通壓力等等都必須頃全上海市之配合才能完成,而這中間靠的僅是共產黨的權威嗎,還是專制政府的公權力?比起我們的民主制度,事事可能都要遵循民眾的多數意見,常常取的了多數同意,卻被大公司、大財團給阻撓,胎死腹中,或是即使是少數意見,這些財團也可以透過影響力來對政府施壓,配合他們公司的政策,民主制度對我們真的好嗎?就舉最簡單的台北捷運為例子好了,我們的捷運規模也不比上海市大,但是卻要由兩家不同的公司來負責,光是車廂的size卻決定了許久,最後終於決定了卻不符合民眾需求,最過誇張的莫過於三番兩次的跳電停駛,早就知道兩家的系統可能會有諸多不合,但政府依舊讓兩家公司分別來組裝我們的台北捷運,這也不禁讓人懷疑,到底是強勢的政府好還是像我們一樣的民主政府好,強勢的政府如中國,只需要有好的領導團隊,具有遠見且共識一致,那麼國家的發展就會越來越好,而人民也會遵循著政府的政策來配合;如果是民主的政府,只要正反兩方的意見僵持不下,那運作勢必就會停擺,如果一方只多了一點點的票,另一方定會不服,不斷從中阻撓擾亂,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政策即使再好也沒有用。除此之外強勢的政府在政策執行上也更有力,常常可以如期完工甚至超前,而品質也不會相差太多,如果是以外包給廠商,廠商可能因為諸多原因,或是國家不撥款,而導致完工時間延後,品質更可能因為偷工減料而降低不少,是以國家如果能花費更多的心力在建設規劃和發展,國家豈有不富強的道理。 

    中國的改變我們看的見,中國的進步我們有感覺,哪一天或許我們會待在中國發展,哪一天或許中國正在給我們追,我們必須要蛻變!

───────────────────────────────────────

很訝異!在所有出國旅行的前夕,此次中國行是繼小時候第一次出國後再次讓我興奮緊張到睡不著覺的一次。此行說是去看中國,不如說是去看上海;與其說去觀光看世博,不如說是去看因世博而改變的中國人。

 中國—一個與台灣僅海峽之隔的大國,是那麼如此的熟悉,卻又那麼的陌生。往往出國旅遊,所見所聞,在這資訊流通如此發達的年代,與學校所學及各種媒體所吸收到的內容不會有太大出入,只是多了一層親身的體驗。而中國—特別是上海、蘇州這些帶動中國經濟起飛的火車頭地區,除了自己的親身體驗,更多了許多震撼。由於兩岸的特殊政治歷史背景,使得我們對中國的資訊相對封閉。而這個中國的印象也在我腦海中不停更換,從反攻大陸解救受苦受難的同胞,到兩岸ECFA經貿協定;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這個腦海中的中國一直在改變,只有親身走一趟,才能真正感受中國「現在」的面貌。

 此行感受最深刻的地方是中國政府的企圖心,不管是在經濟發展或提升公民素養,從昆山政府對待外資24小時待命服務,任合疑問需求皆可立即得到回覆;蘇州有計劃的劃分區域及階段開發,兼具文化保持及經濟發展;到藉由世博會宣導改善民眾以往隨地吐痰等惡習,如果說廁所是文民的象徵,那麼世博會的廁所就是個高度文民的廁所,在志願者不間段的整理下,乾淨、不缺衛生紙;種種作為,終於讓以往中共所打出的「超英趕美」不在只是個口號—哈!現在老共好像是老美最大債權人。

 公平與效率,通常只能擇其一,當一個獨裁政體的領導人是有能力、有遠見、肯爲人民著想,肯做事不貪腐的情況下,此時國家建設的速度相對民主國家來說腳步會快上許多,雖說中國是個獨裁的國家,但有時真的不得不配服其做事的效率與魄力,在台灣節能減碳多數情況下仍然只是口號,但中國政府非常令我感到訝異的就是「禁摩」政策,除了少數公用機車及違法的「摩D」之外,路上幾乎不見機車的蹤跡,取而代之的是一輛輛的電瓶車,反觀台灣法規仍然在五期噴射引擎,比較起來就好向上個世代的科技。但有時電瓶車那太過於安靜的馬達加上中國人那人不讓車、車不讓人的駕駛習慣,讓人走在路上一直提心弔膽。

另一個對中國改觀的印象是人的印象,此行最好玩得地方,就屬亂搭訕人聊天,從復旦大學的學生、彩券行老闆、出租車司機、一同坐在路邊吃冰的大媽、夜店的保安甚至地鐵站崗的武警都聊過天,過去總覺得中國人被黨教育的很好,一心爲黨,黨的話就是一切,如同小說1984中所描述一般,且對台灣人、蔣匪懷有敵意,但實際接觸後,中國人其實跟一般人沒什麼兩樣,特別是年輕一代,想法也很多元,會去思考政府的作為好壞,就算在最敏感的統獨議題上,也會作客觀的分析,而不是如同政府一心只想台灣「回歸」,也喜歡看NBA,也會想要「翻牆」上臉書及看看牆外的世界,也是有人覺得辦世博如同台灣辦花博一般—浪費錢嘛!,當然也有所謂的忠黨愛國的入黨激進分子,認為黨就是其歸宿,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讓我想起在黃埔江時遇到一個老外講的話:Chinese, they do have sex!沒錯!中國人就跟地球上一般人沒什麼兩樣,之前會用不一樣眼光看待他們的我,真是目光狹隘。

 中國崛起了嗎?最近新聞常看到中國拯救歐洲市場及深耕非洲大陸等,宛如一方之霸的作為,世博會中國館那明顯高聳於其他展館,宛如萬國來朝,新聞媒體大肆褒揚,親朋好友口耳相傳,描述現今中國的先進。先進嘛?我想只是硬體設備的相對新穎,新蓋的機場、地鐵及馬路,能否禁的起時間的考驗,目前還不知到,拿地鐵來說:線路交會轉乘站會車時,震動及噪音明顯過大,好像上層軌道要塌下一般,月台們與車門常常對不正,間系也過大,容易造成輪椅及拐杖乘客不便,話說中國的無障礙設施不太容易找。這些工程的小地方,或許是因為急速的發展所需,而必須要在短時間內先求有,當你真的急需用車,豐田就能救命了,還去等手工打造的藍寶堅尼嘛?另外快速的經濟發展真的全是優點嘛?一間彩券行老闆告訴我:「95年後資金大量湧入蘇州,市政府一年稅收一千三百幣人民幣(台灣一年總預算也才台幣一兆多一點),公務員最低年薪十二萬人民幣,平均二十萬人民幣,城市發展有發展很好,但是速度太快跟不上,一般家庭平均收入也才6000,收入多了,生活確也更辛苦」。這麼多錢沒進到市井小民的荷包裡 ,難道都進了財團與政府官員的口袋裡了嗎?這段話的數據真假待查證,但不可否認,快速的經濟發展,對市井小民是種福利也是種壓力。

 除此之外,中國的司法改革及媒體的獨立也都是爲成為真正先進國家而必需坐的事。 嚴義明律師有具話形容中國的司法:「尚未受理的皆不受理;已經受理的暫不審理;已經審理的暫不執行」,這句話我在一個丹麥旅行社老闆那聽到了印證,世博會甚至是兩年前的京奧,理論上應是吸引外國遊客的好時機,但實際到中國的遊客卻不如預期,為什麼呢?因為不管是中國的旅館或航空公司,在世博及京奧其間都不顧契約所訂定價格,大肆漲價,平常五星級旅館簽約價只要三百塊人民幣左右,世博其間確漲到一千二元人民幣一晚,機票飛哥本哈根也從四千漲至六千,導致外國旅客卻步,許多飯店住房率僅僅30%,像政府反應飯店沒有屢行契約亂漲價,確得不到回應,漲價亂象仍舊存在,以致於遊客不如預期,距離政府所訂定的七千萬參觀人次仍有一段距離,從更進一部志願者那得知,爲彌補參觀人數實際與預估的差距,黨就發動了強大的「行政動員」力量,讓各地中小學生有機會來一探世博樣貌,雖說這給一些偏遠地區小孩有見識世界的機會,但反過來思考,在浪費如此大量公帑的情況下值得嘛?不過還是要佩服共產黨在媒體政治宣傳與動員的力量。

 上海是上海,中國是中國,中國太大了,上海只是其中小小的一部份,只看上海絕對無法看到全中國的樣子,但確可以看到中國正在發展,人民正在進步的樣子,可能只是為了世博而臨時拼湊出來的表面功夫,可能只有極少數的人生活改善、文民素養提升。貧富差距不談,光同樣是復旦大一學生,上海本地人的想法視野見解,就比四川雲南來的活潑寬廣許多,但也因為城鄉存在如此大的差異性,才有其可開發的地方,難怪大家說中國市場很大,的確在中國看到「滿地都是錢啊!」我想我愛上這個國家了,他有太多地方值得去探險,一窺其真實的相貌。

───────────────────────────────────────    

1.      眼界
    這次上海行最大的收穫就是讓視野變寬闊,這麼說來好像有點空泛,但心裡是確確實實地明白自己的改變。我看見中國的企圖心、效率、動員能力,也學會從不一樣的角度了解台灣、認識世界。長輩常說,台灣是個海島,從這裡看出去就好像以井觀天一樣,台灣的年輕人聚在一起會聊影劇、八卦、體育;而歐美或中國的年輕人則會聊些國際新聞或對時事的見解,這是我們能夠學習改進的地方。

2.      世博
    如同鄭老師所說,有些從鄉村來的農民或許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認識世界各國,各國也抓緊機會熱切地向參觀者訴說自己的歷史、優點和想傳達的信念。印象深刻的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館,我原先對阿聯酋的刻板印象是沙漠、石油和貝都因人,參觀過後,我看見他的傳承、高科技和堅毅。而對農民來說,他們沒有刻板印象,阿聯酋就是個尋根且相當進步的國家。想到一個可能相關度不是那麼高的觀點:我就像是一般人,先看見別人的缺點再看見別人的優點,而農民扮演的角色則是不去在乎缺點,但看見別人的優點在閃閃發亮。以他人的不足為借鏡固然重要,但若能屏除偏見,看見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也十足可貴。這次我們去看中國,不也是把中國的缺失放在一邊,希望能向他們的長處學習嗎?

3.      同儕
    你世博了沒的團員們比一般學生積極的多,無論是人際方面、提問題或發言,勇於表現自己的同學佔多數,團員中也不乏學生代表或有特殊的才能。對於事情或現象,同學們也會提出別出心裁的見解,常常令我訝異原來還有這種思考方式。當聽講或學習知識時,有時我會太過於全盤接收,但在團員身上我學到了從反面切入,並且獨立思考。在一個團體中,不論是社團或工作場合,能想到與別人不一樣的想法、提出建議,往往才是最能使團體進步的人。

4.      態度
    在每次與出租車師傅、服務員、復旦大學學生聊天時發現,他們大部分都不是當地人,甚至還有遠從雲南、黑龍江來的。在他們身上,我看見了膽識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積極性。復旦大學同學表示,中國雖然有些弊病,但領導人都正努力地想解決事情;言論自由方面,近來媒體也很能發揮制衡的效果,這與嚴義明律師的作法不謀而合。我似乎能在他眼裡看見對中國的期盼、相信與希望,反觀台灣,對於未來許多人都覺得黯淡無光,每到選舉,政治家總是能成功地將台灣分裂。我們少了一種和同胞們一起努力向上,想讓國家更好的動力。我們能學習中國人,從自身做起,保持自己的拼勁,勇敢去衝,相信台灣能進步,或許一切都會轉變。

     這次營隊有小插曲──晚歸的事件,詢問詳情後,發現前一晚隊輔的態度令人不舒服。就像周阿姨說的,每個人都會犯錯,犯錯的當下,我們應該要將責任扛起,對自己、長官負責。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有爭執時,也能用相同的道理,縱使有再多的不平,也可以試著先緩一緩情緒,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或許能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式,如此一來對兩方的傷害都能減至最低。

───────────────────────────────────────

 整理著相機裡的照片,我一張張的看著,不敢想像那樣九天的日子我到底經歷了多少事。

這個暑假,不同於我身邊的朋友們,我得到了一次十分難得的學習經驗。

在這即將升大肆的時間點,所有人都忙著補習、忙著實習、忙著打工,為自己的未來努力著,我也不例外,但我給了我自己一次機會來到大陸的上海,體會一下不同的文化。當然,這一次來的重點是2010上海辦了世界博覽會,難得有個我們如此熟悉的國家,又近,而且又是能溝通的語言,一定要去參觀體驗一下囉!

 這是我第一次到中國大陸,行前就抱持著期待的的心情,準備好好體驗一下當地的文化以及他所帶給我的震撼,以前都去人生地不熟的國家,此次行程讓我有種奇妙的心情,從下了飛機開始,看到上海是一個好繁華的都市,晚上了街上的燈卻都還亮著,商業中心呢,讓我有種錯覺誤以為自己置身在台北,很親切。

 接下來兩天的世博行程更是讓我驚訝連連,雖然早已聽聞許多人說過,那裡會很多人很擠很熱很可怕,但我想一切還是要自己去看看才會懂。早起去排隊,還是必須要等一個多小時才能進去,通過層層安檢,最後終於進去了園區,開始一天行程。因為有了基金會的用心,我們得以直接去參觀台灣館,真的是小而美麗的館呢,非常的可愛,連導覽姊姊都是台灣人,備感親切啊!最後的天燈祈福儀是很令我感動,所有人一起許著願望讓他們冉冉升空,大家一起祈願的力量一定是相當厲害的,我也替自己許下願望,希望一切都能美夢成真。下午的時間,我們去了一些排隊不會很久的館,吹著風舒服的逛著也很開心。接著終於來到期待已久的德國館了!原本已經下定決心要排很久的隊,從接近傍晚開始,人排的好長好長,我們只好一直聊天打發時間,終於到我們進去了,咦?看看時間只花了兩個小時耶,德國館的東西好多,充分展現出他們工業強國的地位,裡面有各個城市、汽車、模型塑料……等等,最後看到了傳說中的動力之源,巨大的球體會和現場的來賓互動,藉由聲音的導引使它轉動,全場觀眾都能夠參與,真的好好玩。世博第一天的旅程就在許許多多的震撼中結束了。第二天因為復旦同學的幫忙,讓我們能夠不用花時間排隊,可以看到好多好多館,實在很感謝,其中義大利館也是我很喜歡的,東西很多元,展現美與流行時尚精品的義大利,設計的相當好。我們在裡面的餐廳用餐,還發生了一些有趣的小插曲呢!兩天下來,不只是滿滿的驚訝,更多的是讓我們體會到了每個國家他特有的魅力,雖然沒辦法貪心的把所有好玩的館都看過一遍,不過這樣也值得了。

 待在上海的其他日子,我們去了外灘、城市規劃館、濱江創意產業園區。

 這幾個都是我好喜歡去的點,外灘夜晚的美,人多到像跨年一般的馬路,滿滿的購物人潮,這是一定要來朝聖的地方阿。濱江創意產業園區是我的最愛,和華山藝文特區一樣,這裡專門提供給藝術工作者有發揮的空間,每一個地方都讓我好想在裡面休息,看書,跳舞。那樣的氛圍,有種樸實的美。

 接下來的行程是蘇州,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地方,在這裡我們到了朱家角體會水上人家的生活,坐船遊湖好好玩,。美麗的園林建築,蘇州博物館貝聿銘先生的封筆之作有好多經典,山塘街的小書店有喜歡的明信片,觀塘街終於讓我們體會到有點像台灣夜市的感覺,蘇州有種古典的美。這是在台灣已經難得見到的景象了。

 整趟行程中也安排了許多大師的對話,印象最深的就是嚴義明律師了。

 只是自己念法律的想要多多了解這邊的法律運作成效如何,而是自己對於人權律師這種身分感到十分偉大,在法律扶助基金會當志工的過程中,我也體會到了許多律師不為錢財而是真的要為弱勢發聲,為了真正的社會公平正義在努力著,聽著嚴律師分享他的歷練,他謙遜溫和,內斂穩重,整個人散發出來一種令人尊敬的氣質。回到台灣後,我將這些事分享給我的朋友們聽,這樣的一個人真的很令人崇拜,更激起我的心,要在當志工的身分位台灣的弱勢朋友們多作一點什麼,如果能夠當律師,我也會想要幫助他們。另外,美麗的女創業家也讓我很喜歡,成功女人的典範就是這樣,就算年紀也絲毫不會減損他迷人丰采,那種氣質那樣的形象也是我會想要努力的方向喔!

 行程回味完畢,我想最難忘的還是一起生活了九天的所有團隊成員了吧,尤其是我們這一小隊,一起經歷了太多事,從陌生到熟悉,大家彼此慢慢磨合了解相處,才發現原來嚴肅的大家也有好笑的一面,大家合作行動雖然麻煩但也玩的更盡興,自己也好慶幸能在這樣團隊中認識了可以聊得來的好朋友,不同領域的人有著不同的見識,彼此激盪交流,讓我的視野更深更廣。另外,和復旦同學的交流活動中,我也了解了兩岸地區同學對於學習的態度,他們大多是離鄉背景的來大都市唸書,相較於安逸生活的我們,他們更知道自己究竟要的是什麼東西,這點我也深深的感到自己的危機意識不足。他們的生活單純,但不代表他們不懂充實自己生活,他們有很多體驗生活的不同方式,令我驚奇,這些我從來沒想過呢!

 好險我有來參加這樣的團,讓我能夠藉此有所成長,也更能確定我接下來想要努力的方向,更讓我獲得一群良師益友;如果有機會,希望能夠再參與這樣的活動,我也一定會推薦更多朋友來參與,讓他們也見識一下,哈哈。謝謝鄭老師還有周董,還有淑秋姐、好多辛苦帶隊的大哥大姊們,在這趟旅程中不斷提點我們照顧我們,讓我們玩的盡興也學習豐富,這樣的團隊真的好棒!謝謝你們!

───────────────────────────────────────

我必須承認,這是我第一次到中國大陸,
我對中國的印象,也與普通台灣大學生一樣,
主要來自於報章雜誌、電子媒體以及網路資訊,
甚至充滿負面的觀感與錯誤的資訊,
而這趟行程,讓我完全改觀。
     
    這次會參加主要是由於同窗好友李昇的大力推薦,不過最關鍵的因素還是世博,自從世博會開始後,媒體無不爭相報導,中國在崛起,不只在經濟方面上,而是在各方面上她都想要展現強國的氣勢,2008年北京奧運、2010年上海世博以及再來的2012廣州亞運,中共當局無不卯足全力在舉行各種大型國際活動。常常有人說,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國與國的界線正在消解,而我認為正好相反,國與國的界線越來越清晰可見,每個國家間越來越壁壘分明,特過正式與非正式的活動相互競爭,目前雖然是承平時代,但是國家間的「戰爭」依然持續進行,在運動場上的競爭、在商場上的競爭、在學界上的競爭等等,雖然形式不同,但是民族國家的氣焰依然高漲。
     這次上海世博,中共當局刻意擴大舉辦,規模是歷年來之冠,也是中國首次舉辦的綜合性世界博覽會,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中共當局似乎有意營造恢復中國古代興盛的榮光,那個天朝上國、萬邦來朝的氣象,因此有許多人說這是辦給「中國人」看的世博會,當然這不可否認,每個國家或多或少都有這種思維,來迎合中共當局的口味,但是我在他們每個人眼中看到的那種自信心、那種煥發出的榮譽感,心中是有許多感慨的。
     
    其實從下飛機,看到浦東機場的盛容,再到高速公路,那平坦筆直的道路,高聳入雲的大廈,一幕幕繁華的景象,都再再衝擊我的視覺,挑戰我的感官。更讓我驚奇的是,大陸的馬路上竟然鮮有機車,而且全部都是電動車,代表他們在環保政策上早就淘汰會造成嚴重空汙的機車,但是機車在東亞是相當普遍且便捷的交通工具,要全面換成電動車幾乎不可能,台灣才剛剛起步推行電動車,但是在大陸卻早就已經做到了。
     
   這次因為有郁老師、鄭老師以及李月茹同學的協助,使我們許多展館無須排隊,節省許多寶貴的時間,所以兩天總共參觀了13個展館,分別是:太平洋聯合館、台灣館、巴基斯坦館、中國館、日本館、加拿大館、美國館、挪威館、法國館、荷蘭館、非洲聯合館、義大利館以及德國館,可謂成果非凡!甫進世博園區,就發現園區宛如小型城鎮一般,面積、規模之大令人咋舌,迎面而來的中國館豎立在我們眼前,宏偉的建築與亮麗的紅色立刻抹殺了不少底片。這次我從目的與手段去分析各個參與上海世博的國家,目的有二:分別是向「世界」展示自己國家;其次是向「中國」展示自己國家。手段亦有二:一是展現自身硬實力(hard power),也就是軍事與經濟實力,特別是在科技與技術方面;二是展現自身軟實力(soft power),也就是文化、藝術與法制實力。我們可以很清楚發現到,幾乎所有國家都無所不用其極在向中國展現友好態度,似乎沒人想與中國為敵,紛紛向中國靠攏。其中姿態放最軟的就是日本,日本一改常態,沒有大量展示自豪的高科技產業以及機器人工業,而是以中日共同復育瀕臨絕種的鳥類-朱?作為主軸,充分表現中日合作的精神,最後還以中國傳統戲曲作為收尾,完全就是給中共作足了面子,卻令人大失所望。而手法最高的莫過於美國,美國表面說因為金融危機沒有太多預算,但實際她很瞭解要給中國看的是什麼,她沒有必要去展覽那些高科技產品,她所展示的是中國所欠缺但是美國引以為傲的東西,美國館只有播放影片以及張貼贊助企業的照片,完全沒有令人感到驚奇的展品。第一段影片由主持人用字正腔圓的中文詢問觀眾:「美國人可以說中文嗎?」然後影片找了大陸最喜愛的NBA球星Kobe 
Bryant以及美國各地的路人來講「歡迎光臨美國館」,透過語言隔閡的消除,來打破國界的障礙,語言是文化中最關鍵的因素,如果語言的因素可以被打破,即使美國在軍事、經濟上都是中國崛起的重大阻礙,那麼美國跟中國也可以成為朋友,最後由國務卿希拉蕊出來喊話,似乎把中國人與美國人拉到同一陣線。而第二段影片,感覺起來比較像社區營造的影片,一個小女孩想要美化街角的一塊空地,起初遭受到許多障礙,後來感動了左右鄰居,大家一同努力,把空地綠化成社區的小公園。最特別的是這個社區有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人種,但是他們可以同心協力,美國是一個移民社會,有著多樣化的族群,但是在美國,每個族群都可以平等相處、和平共生,而中國這麼大,也有許許多多的族群,但是卻很難和諧相處,因為中國人欠缺的就是一種同理心,美國人可以包容、接受與關懷,這是中國人作不到的,影片最後由歐巴馬出來說話,這是世博會國家館中僅有國家元首出來談話的,歐巴馬再次強調,美國是個多元文化的國家,但是可以和平相處、尊重對待,希望中國也可以作到,這完完全全打到中國發展的問題與障礙,因此,影片一播畢,在我身邊的大陸人甚至痛哭流涕,美國的心戰策略非常成功,她才是真正了解到要呈現給中國人的是什麼,展示那些武器、科技對中國人來講毫無作用,打到人的內心才是徹徹底底成功的,相較之下,日本也想採用類似的策略,但效果似乎不甚好。
     
    而大部分西方先進國家還是紮紮實實向世界展現他們的科技與進步,像是法國、德國以及義大利,如果以視覺享受作為評價標準,德、義絕對名列前茅,而法國較為偷懶,但是法國的料理以及名牌精品還是令人目不轉睛,紀念品店更是令人印象深刻。義大利可說是我看過的館中最為認真的,義大利的精品服飾、高跟鞋、汽車產業,一一呈現在觀眾眼前,最令人歎為觀止的是將一個交響團垂直聳立,掉落地上的樂譜依然清晰可見。而德國也展出許多國內的科技產業,特別是機械工業,館內有許多與民眾互動的展品,其中最有趣的莫過於聲控互動球,巨大的聲光球會隨著主持人與觀眾的聲音而有所晃動及改變顏色,獲得滿堂綵。
     
    而一些小國家就發揮出許多創意與特色,像是荷蘭館造型就有如童話世界中的城堡一般,挪威館多層次的外型以及空運來上海的新鮮食材也令人相當滿意。當然也有許多國家在這次世博會卯足全力在拉攏與中共的關係,像是巴基斯坦,就展出許多中巴友好的象徵與照片,不免顯出刻意的政治意圖。再小型一點的國家會被安排在聯合館,聯合館就宛如市集一般,這些小國家大多展出當地的手工藝品、服飾等物,整個館場熱鬧喧騰,許多不知名的小國家,或許我們這一輩子都沒機會認識,在這裡也可以看到他們一般的生活實況,也算是機會難得。
     
    世博行程只有兩天,嚴格來說,是絕對不夠的,但是策略奏效,還是看了許多精采的展館,算是相當成功。不過世博單日參觀人數高達四十萬人,再加上正好碰到大陸炎熱紅色警報,成了另類的「上海肉博會」,與四十萬民眾在38度高溫下的搏鬥大會,排隊的人龍似乎不曾消退,峰迴路轉又一圈,一圈又一圈,我才發現,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展館在你身邊,你卻進不到展館。這趟旅程可說是體力與耐力的極限挑戰,如果現在有人問我世博值不值得去?我一定回答他:「不去世博會後悔,去了更後悔。」,因為有太多的館看不完。


     這次世博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許多國家也將未來理想的城市藍圖規劃出來,可以發現,綠色都市成了主流,替代能源、節能、環保是所有未來都市的趨勢,在政治意識形態中,有所謂生態主義,或是我們稱為綠色思想,這種意識形態開創了政治學新的量度,在發展與進步中,竟然有我們忽略,沒有考慮進成本的地方。永續發展成為未來的主流,每個國家未來城市都有許多雷同的地方,身為政治系學生的我,思考的是生態主義究竟可不可以獲得選票,能不能在選民中得到認同、獲得支持,德國的綠黨已經有加入聯合政府的先例,英國綠黨在今年選舉首次獲得席次,而其他國家的相關政黨在日後會不會日亦茁壯,我想這是值得深入觀察的。
     
    在搭回飯店的計程車上,都會與師父聊天,得知世博園區從兩年前就開始徵收,原本是老舊社區,全部夷平規劃成世博園區,而原住民全部遷移到政府新蓋的住宅區,從言談中,感受的到師父的無奈,因為要離開原本的家,搬到未知的新家,這是種很矛盾的情緒,要相信政府的作為一定是對的,但是卻要犧牲自己的權益,這在資本主義國家是絕不可能發生的,但是中共當局做到了,為了發展,for the state,就必須有所犧牲,孰優孰劣?吾人難以定奪,從電視上看到選房民眾的興高采烈,到老房子被拆除而哭泣的老婦,我心頭只有一陣酸痛。
     
   離開了世博,來到了上海城市規劃館,我們看到了什麼是現代國際大都市所要的一種願景,身為一個領導人,不能短視近利、目光如炬,看著等比例縮放的上海市模型,這需要多少年的眼光?絕對有五十年,甚至一百年,而我們領導人有多少遠見?四年?八年,我想絕對不會超過任期。上海是建築師實現夢想的園地,在這裡,可以打造任何夢想的藍圖,然後一一付諸實現,一幢幢高聳入雲的大廈,一棟棟美輪美奐的公共建設,所有新穎的建築工法,都可以在這裡進行實踐與嘗試。

 

 

  

 

 
返回上一頁
版權所有 (c) 2006 財團法人賢德惜福教育基金會
Copyright 2006 (c) S.D.S.F.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