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台北市八德路四段245巷56弄26號2樓之1
電話:(02)2756-5828 傳真:(02)2749-5370
信箱:TaiwanSDSF@gmail.com
 
近期活動    歷年活動
 
2014儒沐山東∼齊風魯韻 心情日記&活動照片

繼北京、武漢、重慶、廣西之後,由中華職業教育社與財團法人賢德惜福文教基金會共同合作的「第五屆台灣大學生研習營·山東行」活動,於2014.06.24-07.02首次前行山東,感謝山東主辦方省委統戰部及省職教社盛情邀請台灣15所大學共80位大學生一起「儒沐山東」,學子們藉此深刻認識「齊風魯韻」;此行,台魯合作的不懈努力為學子們建立了堅固、永續的交流平台,讓雙方共譜新一代、新一輪的美麗篇章,賢德惜福文教基金會謹在此表達深深謝意!台灣同學們的「心情日記」如是說:

儒沐山東

「因為外公的老家就是山東,小時候總聽他對我們說山東的美,所以這次旅行不僅是為了想認識大陸,也是想未來在天堂遇到外公時可以跟他說我看到了你說的美,去了祖先曾待過的地方。」

「山東行讓我在未知的中國又填上了一塊,這不只是地圖上的一塊,還是人文、風土民情、飲食…總總的一大塊」

「山東,一個源遠流長、物產豐饒卻又充滿悲傷歷史情懷的省分,看著山東的過去就好像是一個縮小版的中國歷史。中華儒家文化的誕生地、數千年來帝王祭拜的朝聖地、甲午戰爭改變中國與台灣關聯的導火地、被西方外強占領的殖民地、抗戰時期無數保衛家土烈士的犧牲地、時至今日他已變成一塊農業、工業都高度發達的經濟成長地。」

「你也許可以錯過熱鬧奢華的上海,也許可以不理會幾朝首都的北京,一生總要一次,到山東來看看,山東人的溫雅好客與山東的文化自然如何相輔相成,如何獨樹一格。」

「我發現山東真是個電動自行車王國,…大陸在環境意識的崛起是未來普遍的趨勢,台灣也該思考我們的環境政策下一步該如何走之外,也要學習在政策執行的魄力。」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此處居民為了保有此地特色─天然湧泉,決定不興建地鐵,也不超抽地下水,這真令人欽佩阿!」

「劉鶚《老殘遊記》裡寫到許多關於濟南的美麗對聯,「歷下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一盞寒泉荐秋菊,三更畫舫穿藕花」,這些美麗,也許都及不上濟南放棄建地鐵寧願保護泉脈的心意,感謝濟南願意在現代化發展與自然環境中取得平衡,使得我們今日還能看到清澈的趵突泉並嚐上一口淨涼甜美的泉水。」

 

從青島經驗看台灣格局

「整趟山東行最喜歡的部分是青島戰略經濟的大師講座,以及青島啤酒博物館。在那場大師講座裡,講者詳述了青島的地理環境、優勢、發展方向以及定位,這些都讓我敬佩不已,驚訝於他們格局如此地大,不僅要成為國內藍色經濟的引領者,還要成為區域性海空航運中心,讓我不禁想到同樣是海港城市的高雄,我們和青島一樣,航運方面不及上海,但是我們卻沒好好把握可以發展的海洋科技,政策常由於政客的選舉利益而做不出什麼長遠以及大格局的政策,這是我們需要檢討的地方。」

「青島,一個非常國際化的城市,到了五四廣場往內陸一看,回頭想想臺北,真的是自嘆不如啊!不管從基礎建設以及城市規劃,我看見的是我們的遠見不足,沒有一個總體性的策略考量,只因為選票等因素,目光短淺的只看到幾年內的未來,幾乎不是為了全體人民著想,反而是為了自己的政績,四年後可以拿來當選舉的宣傳工具而已。」

「我覺得我們的發展是沒有用戰略的角度去思考的,總是哪裡有問題就去補哪裡,如何能在短期內看到成效以獲取選票而非為了長期的發展來建設,這是非常短視近利的。」

對孔夫子的感懷

「我認為「孝」與「笑」有關係,字義不同,唯有音同的這兩個字之於我有極大的關聯性,在個人的認知裡,我的孝順就是要父母真心的大笑,我不用他們覺得我孝順,但求他們每一天都可以大笑、開心,我發自內心的孝即是使父母能笑。」

「這次的旅程刺激自己反思,為何從小熟背的論語已經大量淡忘?為何簡單的人倫道理,人們實踐卻總是過猶不及?讀聖賢經典,自己是否有能力跳脫古人提出的框架,從儒學中衍生出更多的創意和發揮空間?」

「我們總模糊了孔子學說與儒家及其後學之間的界線,無法還原其面貌,知道孔夫子的好,卻又說得不準確,枉使夫子在褒貶間擺盪。重新爬梳有其必要性,在文獻間反覆研讀思辨,一問一答,正是夫子與學生的相處模式,興許回到這一步,才不使夫子之道徒具形式,異化為枷鎖。」

「三孔必定是山東必遊之地,多少遊人懷抱虔誠朝聖之心而來,卻也恰恰因為如此,失了幾分教育的功能,歷代帝王對夫子的頌揚或多或少都帶著政治目的,而孔廟、孔府、孔林之於現代,除去觀光朝聖功能外,又該如何教育以安定天下生民,值得我們推敲與反思。」

「美中不足的是,旁邊其他帶團的解說員依然繼續講解,多少干擾到我們祭孔的儀式進行。若解說員能利用這難得的機會,帶著民眾在一旁觀看或參與祭孔,等儀式結束後再作說明,這樣不是會讓人更有收穫嗎?」

「但是在古蹟復育與文化保存的背後,給人的感覺卻多了一點商業利益、少了一點文化氣息─政府把古蹟重建或復育後,就將其圍圈起來要求收入場門票、收導覽費、賣到那裡都長得一樣且缺乏特色的紀念品(例如台兒莊古城與孔府內賣太陽眼鏡、到哪裡都有的香瓶、飾品)─可是在千年古蹟復育後,民眾往往並不重視、甚至對文化、歷史沒有一點了解,等於古蹟只是營利取向、賺觀光客的錢,背後的歷史和文化意義卻沒有進入草根民眾的心裡跟行為上,我想這是最可惜的部分─也就是大陸現在的古蹟復育基本上雖然成功,但卻還在商業取向而尚未進入文化的層次。」

 

甲午戰爭與台兒莊大捷

「台兒莊大戰雖然是抗日戰爭中重要的一環,但台灣的歷史課本卻可能只用一張照片或一小段文字就帶過去了,所以我對台兒莊的歷史其實不太熟悉,但來到紀念館之後,好像進入歷史長廊,從開戰前到作戰期間以及最後的勝利,彷彿身歷其境,與當時台兒莊的士兵們一起見證這段歷」

「甲午博物館:雖然當時的戰爭已經過去,但是這卻是我自小到大學習的歷史,我也想問:為什麼台灣沒有對這些歷史的保存?就算是日據或國民黨的觀點也好,但是就是沒有,民國38年到78年的歷史對我來說是空白的,而滿清以前的歷史更是難與現代連結。對希望認同腳下的土地的人而言,果子長出來了,根與樹卻不見蹤影。」

「歷史就像一塊碎裂的拼圖,分散在兩岸,當兩岸的歷史拼湊在一起時,歷史才算完整。兩岸對於歷史的詮釋都不太一樣,切入點也不同,但這也讓自己的史觀更為全面。」

「參訪這段歷史的同時也給予我很大感觸,以前在臺灣所學到的史觀在這裡是用另一種的詮釋角度,也有了不同的面貌,甲午戰爭這個歷史轉捩點切割了兩岸原本有的穩定交集,沒想到自此之後的歷史發展,讓兩岸至今依然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同,深深給予中華民族實現大同世界留下一個艱難的阻礙。」

「在中國看台灣史,感覺真特別!對於這個博物館,我有兩點心得:其一是「落後永遠挨打」,看了很多當時清軍與日軍的戰力比較,發現根本不能比,人數勉強打平,武器的量與質卻遠遠落後日本,也難怪日本看不起清朝;其二是「戰爭反思」,這場戰爭表面上是死傷與領土割讓,不過深層的影響是當前的兩岸關係與台灣的國族認同, 讓我覺得這場戰爭的代價實在高不可測。沒有人希望有戰爭,因為戰後帶來的總是悲劇;我希望兩岸間永遠不要回到戰時的風聲鶴唳,珍惜現在得來不易的和平。」

 

太陽花學運之後

「這趟旅程回來,我反思了我所支持的學運,真的跟自己想要的東西是一樣的嗎。」

「太陽花學運遍地開花,但我選擇以實際走訪的方式,讓自己在這片土地上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兩岸存在者許多同與不同,而如何透過理性的交流,讓彼此在全球競爭的激烈環境下更加增強自己的實力,我想這是未來我們要努力前進的目標」

「其實在318學運以後,我對所謂的「認同感」產生了很大的分歧,對對岸的那塊土地感到越來越陌生,且充滿了厭惡感;為什麼說是兄弟之邦,卻要對我們這麼打壓?為什麼那塊土地上的人文化水平這麼差?為什麼他們視人權、民主於無物?…種種不滿的因子在我心中滋長,還好有這次基金會主辦的山東行,讓我能用自己的腳步、自己的眼界、自己的心去體會、去描繪真正的大陸。」

「媒體話語權的影響力形塑了我們的意識形態,不斷告訴我們大陸人是黑心的、是落後的、是不文明的、是霸道的、是不理性的,然而山東大學的志願者跟上述形象完全不符呀!多虧這趟山東行讓我對大陸人改觀。」

「在臺灣的我很渺小,視野很窄,我帶著成見、假想的敵意踏上中國這塊土地,幸運的是,很多人願意敞開心胸為我解釋,然後化解誤解。」

「教科書的課綱會隨著執政者輪替而改寫,新聞傳媒也盡是為求收視率,力求誇大而斷章取義,導致今天兩岸誤解深厚如斯,也才導致了一種矯枉過正甚至是顛倒是非的兩岸觀。」

「來到這兒親眼體察了當地的風土民情,並與他們的未來棟樑面對面交流,即便山東僅僅是中國的一個省,我想此趟旅程光是洗刷我過去對大陸的黑暗印象就已經不虛此行了!」

「不論是與中國朋友們的交流抑或是和團員們、一路上遇到的司機、店員和許許多多的人們,大家都非常的友善,我才慢慢發現其實在這一路上最不友善的人其實是我自己,美其名想來看看中國,可是卻還是以狹小封閉的心來看待周遭發生的一切,其實還是縮在自己的小圈圈裡面,如此的認知衝擊著我,我開始嘗試著與人聊天,而不再只是被動的聽別人講話」

「第一次踏上中國這片土地、第一次與中國人近距離接觸,我懷著些許敵意來,卻帶著滿滿的感動離開。不管是職教社的大哥、大姊,或是陪伴我們9天的最親近的陸生,抑或是在山東大學、黃海大學只有一面之緣的朋友們,你們的熱情融化了我長久以來被台灣媒體、政府所加深的對立心態。我們用九天換取一生的情感,即便九天過後我們仍身處海峽兩岸,但心卻是緊緊相繫,微信、臉書、line的訊息永不間斷,逢年過節,想起對岸的彼此是否安好,這些都是這趟旅程帶給我們最彌足珍貴的禮物。兩岸之間,政治不該永遠擺在第一位,在同個時點,我們仰望彎彎的月,同樣努力、同樣成長、同樣緬懷過去、也同樣渴望未來。交流是擴大自我的格局,用更寬大的心胸去欣賞對方的好,有更多機會體認自己的不足。」

「我家有很明顯的台獨立場,在上鄭老師的課之前,其實對於中國抱持著主觀偏見且十分排斥,但是在上媒體課時,鄭老師不斷地加深我們對中國的印象,雖然有媒體受共產黨操控這件事還有它強大的經濟發展實力,還有如何在改革開放後短期內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中國是個非常特別的地方,它創造了無數的奇蹟且突破了各種不可能,這些都讓我對中國充滿好奇,且迫不及待的想踏上這塊土地,認識它進而了解它。」

「從鄭老師在車上的全球戰略分析中,台灣未來的何去何從,確實值得我們這一代好好思考的,而其中與中國的關係,更是最重要的一環,台灣與中國聯手,確實能形成一股撼動世界的力量,當然,這需要靠兩岸更多的信任,而這些,就要從我們之間更深刻的交流了解開始。」

「台灣往後的發展,關鍵就在於兩岸關係。兩岸關係是否能和平發展,進而積極合作,關係到台灣未來在亞洲的定位。換句話說,對岸即是目前台灣需要打拚的目標,所以必須去了解那塊大陸,去了解大陸人,而這正是此行的目的。」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縱使隔著一條臺灣海峽,但對這片從未踏上過的土地,我卻有著從未想像到的情感,在這裡的所見所聞,在我心中激起了漣漪,深深觸動我心。因為來到山東,擴展了我的視野,開闊了心胸;因為認識,消弭了彼此的既定印象,化解了相互之間的芥蒂。慶幸,我選擇來到山東,認識了山東,愛上山東。」

 

兩岸學子交流激勵與啟發

「跟我們交流的山東大學的學生,問他們被稱為“女漢子”的感覺,他們是很自豪的。而且好客山東,跟熱情台灣,我覺得有一點點的差異,山東人比較偏好說一是一、一句話,很豪爽的感覺;但是台灣的熱情,就比較有點貼心細膩的感覺。」

「我認為大陸人大抵的本質是相同的─他們對國家、對自我個人的認同感是非常強烈的。例如好幾位陸生提到,雖然領導人有時候的行為、採取的手段未必那麼光彩、政治上未必那麼民主,但大抵而言政府的政策對人民的生活是正向影響的;又如山大的陸生提及,雖然山大在山東省是第一流的大學,對外仍不比北大、交通、復旦等全國一等一大學的名氣和實力,但山大學生表現出的態度卻不卑不亢,認為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強項與長處、認為只要努力自己也不比別人差─對於這樣的精神老實說讓我非常的佩服。」

「這次的學習對我是一項很好的訓練,我會改進,尤其表達能力,自己仍無法精確的表達腦中的想法,實在很可惜。」

「我開始覺得應該「不要臉」一點的跟在我認定的巨人身邊,想辦法爬上他的肩膀上。期許自己下一次能更有自信,帶著更多的內容,讓巨人看到我。…」

「從剛開始接觸七分知性團的懵懂,沒進入狀況的狀態,到最後滿載而歸,要謝謝前面「六張餅」的參與人不計其數。這次的旅行,帶給我的不只是外在的收獲,而是從心出發的滿足。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希望自己能在未來有更好的表現。學校沒教的事,學校教不了的事,我在這趟旅行裡得到了。」

「以前常聽人說老師的團是「七分知性、三分感性」,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決定無論如何要來參加一次─這次親自體會、終於明白其中的道理,終於了解什麼叫做深度、知性的參訪而不是走馬看花的觀光。」

「回到台灣後我一直有個強烈的感覺,真的覺得自己非常非常的渺小,再不脫離舒適圈,再不努力的精進自己,現實的世界將不會有我的容身之處,每個人都在努力地往上爬,就算是要踏過別人的屍體,此行也不斷的提醒著我,再不改變,將會成為別人的腳下亡魂。」

「回台灣給我的反思是接下來我們這一代不能光只靠獨自奮鬥了,再怎麼努力讀書也不會贏過中國大陸的學生。有一幕我還驚訝的就是他們在自修室看書,旁邊的書疊的都快比自己還要高了,更何況還有兩三疊的書籍環繞在周圍。所以我想未來我們台灣年輕的人不能再單打獨鬥了,應該要朝著團隊的模式在國際上拚出我們的一片藍天。」

「希望處在台灣的我們能夠透過這次的經驗看到自己的優勢及劣勢,因為每個不足的地方,都是我們站起來的機會。」

「最後是態度,在這裡因為有不同的聲音,要學會包容,學會有效地溝通,學習開闊的心胸,撇除成見,最重要的是「承認自己錯」的能力,只有承認自己錯,才會想要改變,才能夠進步。」

「其實兩岸青年想法、夢想、擔憂,都差不多,缺少的,就是對彼此的認識與交流不足。」

 

山東最美的是人

「九天時光,宛如白駒過隙,但依然充滿回憶,打開相簿一張一張慢慢翻閱,而眼淚一滴一滴像綿綿細雨般落下,我們兩岸距離雖遠,但是心緊緊相近,當初對那充滿許多自己的先入看法,但是到那裡深深體會才發現那兒的美好,有人常說:「臺灣最美的不是風景,是人。」但是我說:「山東最美的不是風景,而是身旁的你們。」我們一起交流,因為交流我們看見彼此的美好;因為交流我們看到自己的缺,我們從陌生到離開之後的淚流滿面,依依不捨述說著我們濃厚的感情。」

「在與陸生相處時,除了口音差異之外,真的就像兩岸不斷強調的「同文同種」,彼此之間沒有什麼差異,年輕一代的大陸學子很有禮貌也很理性,發現自己對大陸太多成見,實際體驗之後發現事實似乎與原先的認知不大相同」

「九天八夜的山東行程落幕了,也開始想家,想念台灣、愛那塊生長的土地。覺得旅程的這一切都很值得,我們也放下了偏見,重新認識了大陸,希望在政治以外台灣與大陸能夠繼續和平地交流與認識。」

「與他們接觸讓我驚覺我們所學、所經歷的生活是如此的相似,且相處時並不會因為兩岸相距千里而有隔閡,或許,有那麼一天,在經過更多的交流後,我們能放下過去的意識形態,建立更加和諧的兩岸關係。」 

 

儒沐山東~心情日記全文.pdf

 

甲午海戰博物館
2014儒沐山東~開營式
2014儒沐山東~開營授旗
2014儒沐山東~出發!!
2014儒沐山東~開營式
劉公島~兩岸一家親
劉公島~海軍公所
趵突泉
趵突泉

 

下一頁 最後一頁
 
返回上一頁
版權所有 (c) 2006 財團法人賢德惜福教育基金會
Copyright 2006 (c) S.D.S.F.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