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台北市八德路四段245巷56弄26號2樓之1
電話:(02)2756-5828 傳真:(02)2749-5370
信箱:TaiwanSDSF@gmail.com
 
近期活動    歷年活動
 
本基金會周荃董事長於11月7日主持"海峽兩岸青年學者座談會"活動

  

200/11/7兩岸學者與新世代之對談

 

主  持  人:

周荃董事長

與會貴賓: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陳文壽教授、陳險峰教授、張玉冰教授,台北大學鄭又平教授

 

Session 1

台灣新世代年輕人對於兩岸問題的想法

 

*    台灣80年代後黨外運動崛起,公民的發聲使政府開始注意人權、婦女運動、環保等等問題。探討兩岸的「環境政治」,環境政治根源於黨外政治,因經濟發展帶來污染而出現,由下而上所發起,分Globe、Nation and Local三個層次。環保層面上,大陸覺醒的力道極為強烈。以蘭州為例,當地政府對環保投注極大心力,使其自然、歷史、建築連結。因此,不禁想問:環保問題可凌駕政治否?環保問題和基層民主的結合有何關聯?中共自十五大報告以來,即將環保議題融入政策,兩岸政治,在環保議題上彼此又有什麼樣不同的看法?

 

*    關於台灣世代間的政治參與的落差,現代政治光譜上,年輕世代參與程度大幅下降。觀察現代四年級生(戰後嬰兒潮以後的世代)和新世代(80年代以後的世代)之間的差異起因於:       

1.        經濟方面:四年級生因為有經濟基礎,對於政治阻隔覺得沒有什麼問題;新世代面臨未來就業充滿不確定性、薪資問題,一出社會就要     面臨就業問題,對於兩岸阻隔有較多擔憂。

2.        成長背景:四年級生經歷台灣政治自由化的發生過程,生活從困苦到享樂;新世代則面臨兩岸政治矛盾的時期。

 

新世代對於兩岸統獨問題是抱持什麼樣的觀點?青年參與公共事務的程度是如何?

 

*    兩岸統獨問題不應該是最重要的問題,維持目前現狀會最好,應該關注的是台灣民生問題、文化問題、貧富差距的問題,因為民生問題和M型社會的出現已嚴重困擾台灣。

 

*    台灣具備構成國家的四要素,但即使如此,大陸和台灣是根本同源,兩個文化實體是共同存在的。

 

*    兩岸關係難分極統或極獨,因為在生活、文化方面是相近的,但在政治和意識型態上卻是南轅北轍,台商認同問題即為此例。新世代對於政治冷感,只關心未來自我發展也是相當值得關注的問題。

 

*    台灣體制問題難解,若台灣仿照香港和大陸採一國兩制,在政治體制上會受很大的緊縮,因為臺灣人民其實害怕一國兩制的形式會使台灣成為第二個香港,經濟和政治被制約,所以,有大部分人民持獨立看法,是想維持現狀。

 

*    統獨問題是一種政治操作,兩岸矛盾問題被極大化。而兩岸之間是被經濟市場所領導,對就業、就學等問題彼此討論,以全球化思維為主流,大多數人都是哪有工作機會就往哪裡去,但談論到意識形態或政治選擇則各自表述。

   統或獨的意識形態其實是媒體操弄的結果,大部分民眾不是站在客觀立場。

 

*    大陸大眾傳播媒體仍被上層掌控,造成新聞資訊透明度在兩岸間有差異。

 

* 贊成兩岸先以友情交流為主。以台灣領導人的立場來說,下令禁止任何會危害台灣的兩岸往來活動是有其正當性及合理性的。既然大陸領導人對台獨問題著墨甚多,很想了解中國學生對台灣持有的心態和看法。

 

*    中國亦存有藏獨、疆獨問題,與台獨問題可否一概而論?

 

*    台灣之前曾有紅衫軍運動,表達百姓對政府的不滿,大陸又以什麼角度看待?

 

台灣民生經濟凋敝,如果中國拒絕台灣貿易則台灣會面臨什麼情況?

 

*    統獨問題應從經濟看起,因為不論是中國崛起或是否可能成為美國第51洲等國家問題,最終都要回歸至經濟層面。大陸經濟起飛,外資滾滾而至,而台灣對大陸經濟的助力已日漸降低,大陸根本不急著收復台灣,在處理統獨或一國兩制等問題前,台灣應先將經濟穩固,因為一經濟倒退的國家會導致其民主的退步,人民對經濟的渴望大於對民主的希望。

 

Session 2

從陳水扁、謝長廷、馬英九三者的比較看2008總統大選

 

* 認為陳水扁在言語上有一定的魅力,很能把自己草根化,與民眾親近;謝長廷則擅用計,走低調路線,有逐漸在跟陳作分割的現象,言語上習慣作保留態度;馬英九力求維持自身良好形象,保持紳士作為。

 

* 2008大選,民進黨試圖製造人民對中國大陸的恐懼,想激起人民保護生活現  狀的心態;以香港為例,中國對香港實踐的五十一年不變政策是不完全的,香港人民的生活的確是和以往不一樣了,若對岸所說的統一,指的只是改國號、改國旗、改國歌、換護照等動作,則認為統一是可行的。但有香港和澳門的例子在前,台灣人民無法在統一後限制大陸操控台灣,因此無法相信北京政府。

   國民黨應參考英國布萊爾或澳門的選舉,勇於挑戰當權者,把現實和政治議題先擱置一邊,以提供人民生活保障、解決人民的疑慮為優先。

 

* 期待第二次的政黨輪替,不論馬、謝,只希望頭腦清楚的人當權。

 

*    陳水扁:普遍期待2000年政黨輪替後他能為台灣帶來新氣象,但令人大失所望。政績上無亮眼成績單,雖具有影響力,但執政能力讓人大打問號。

 

*    謝長廷:普遍認為其能力備受肯定,手段策略操作佳,更理性的關注經濟、教育等問題。

 

*    馬英九:擁有國民黨貴族氣息,但缺乏政治魄力、能力和策略運用,此問題深受質疑,九二共識問題則讓人再次懷疑其政策處理能力。

 

Session 3

「中華民國」對我們的意義及其代表意義

 

* 是出生及成長的家鄉,希望不要用意識形態分割兩岸,支持一國兩制以維持現有生活型態。

 

* 中華民國代表的是我們國家過去的歷史,它就是個既定的名稱,跟我們有情感牽連,希望有它跟著台灣人民。

 

* 台灣的確具備一個民主國家的所有構成條件,而中華民國就是代表著台灣。在海外會以台灣和中華民國為榮。

 

* 無關乎國家名稱,在乎的是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和情感。若中共以武力犯台,則不得不參戰保衛這塊土地。

 

*「中華民國」是沒有意義的,越快將其換為「台灣國」越好。

 

* 台灣只缺國際認可,「中華民國」在現階段還代表我們。和對岸雖然一樣是華人,有共同文化淵源,但仍是不同的國家。是否更換國號一事,如果將來造成人民生活上重大影響,而成為關鍵的議題,才會進而影響選舉。

 

* 台灣自身的信心建立機制很重要,若大陸肯給予承諾,台灣民眾也要有好的信心建立才能去相信中國。

*    國際身分認同的問題。

 

Session 4

教授分享

 

陳文壽教授:兩岸之間應追求和平安穩的發展,面對兩岸關係可用較輕鬆的  態度面對。目前情況很多都是政治人物和媒體操弄的結果,對同文同種的文化性界定政治性有極大的缺失。兩岸被共同的政治文化所分離,不一定要分割。80年代後兩岸在經濟、文化等發展上逐漸趨統,矛盾自然會減少,而隨著發展,互相抵禦和對抗的情形也會減少。現在重要的不是找鬥爭,而是找機會。把握機會及和平發展,才是面對未來的方法,要追求自我發展的機會,不要被政治人物利用了。而在追求和諧的發展時,雙方需要多加溝通和聯繫。

 

*    陳險峰教授:兩岸人民都需要進一步溝通和了解,在任何方面都好。多了解和傾聽有助於兩岸發展。媒體操弄表象,應理性了解真相而不要被情緒激化別讓認識不全面的行為所誤導。

 

*    張玉冰教授:台灣應更注重經貿發展,而不是聚焦統獨問題。台灣經貿有更好的方向可以發展,不應被政治操作所矇蔽。不論領導人承諾了什麼,台灣需要做什麼,才能讓經濟朝好的方向繼續發展,是當前必要思考的重大問題。兩岸人民應尋求以平和的發展創造雙贏局面,而不是一定要有零和結果。

 

*    周荃董事長:兩岸統獨問題不必急於一時,且台灣體制上問題亟須慎重討論和解決。一國兩制的制度問題為兩岸的核心問題之一。統或獨的時刻尚未來到,對台灣的一國兩「制」和對香港的一國兩「制」絕對有所不同,藏獨和台獨的「獨」也絕對互異。

  「中華民國」成為台灣意識型態的最大公約數,中國應注意此現象。

 

周荃董事長主持之海峽兩岸青年學者座談會活動
周荃董事長主持之海峽兩岸青年學者座談會活動
周荃董事長主持之海峽兩岸青年學者座談會活動
周荃董事長主持之海峽兩岸青年學者座談會活動
周荃董事長主持之海峽兩岸青年學者座談會活動
周荃董事長主持之海峽兩岸青年學者座談會活動
周荃董事長主持之海峽兩岸青年學者座談會活動
周荃董事長主持之海峽兩岸青年學者座談會活動
周荃董事長主持之海峽兩岸青年學者座談會活動

 

下一頁 最後一頁
 
返回上一頁
版權所有 (c) 2006 財團法人賢德惜福教育基金會
Copyright 2006 (c) S.D.S.F.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