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台北市八德路四段245巷56弄26號2樓之1
電話:(02)2756-5828 傳真:(02)2749-5370
信箱:TaiwanSDSF@gmail.com
 
周荃專區   鄭又平專區  大中華經濟圈講座  賢德惜福之友
 

台灣倒扁反貪腐「新公民運動」的喜與憂--本文刊載於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6.10.11國政評論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財團法人賢德惜福教育基金會董事
鄭又平 (You-ping Cheng)

 

施明德「倒扁反貪腐」運動過七關,創台灣民主運動奇蹟

 

台灣「九九倒扁運動」發展至今,「紅衫軍」的倒扁訴求,依然針對著陳水扁的貪污腐敗。但是,以陳水扁為核心的貪腐集團,加上以游錫堃為黨主席的民進黨中央與少數台獨基本教義派的大老,仍然緊密地團結在共生的基礎上,頑強抗拒著來自台灣民間的龐大「新公民運動」的壓力。

 

從運動開始至今,施明德所號召的「倒扁反貪腐運動」已經連過七關。

 

第一關就是要號召一百萬人捐贈一億元作為「倒扁承諾金」。第二關,是施明德面對民進黨少數立委的批評與指責。第三關,倒扁總部在紅色創意的嘉年華路線與傳統悲情抗爭的群眾運動路線之間產生矛盾及短暫的內鬨。到運動正式展開九月九日之後連續幾天的滂沱大雨,考驗著凱達格蘭廣場上數十萬群眾的意志。第四關的考驗,反而凝聚了台灣人民反貪腐的意志。接下來觀察家普遍擔心的第五關的試練,就是倒扁運動是否能展現「續航力」以聚集人氣不散。時至今日,運動的「續航力」不僅令外界驚訝,更是遍地開花。第六關就是在九月十五日成功地號召了將近一百萬人走上街頭順利完成全球矚目的「圍城之役」,展現了高素質的「愛與和平、非暴力」的訴求。第七關則是在面對著民進黨全力動員的九月十六日「挺扁大集會」中所強烈展示出來的暴力陰影,還有民進黨團在其後連續數日在台灣南部所挑起的暴力攻擊「紅衫軍」的行為。目前則是進入了倒扁運動是否找到一個「理論論述」來為陳水扁的下台安排一個合理的機制。

 

雖綠頭藍身,卻是超越藍、綠傳統的統、獨區隔的「新台灣民間力量」。

 

倒扁總部的人強調,到目前為止能連過七大關,絕對不是一群專業的社會運動家就可以操作得出來,講穿了,這種能量是來自於人民!

 

所以筆者及台灣的政治分析家,幾乎一致都對這一次的新公民運動迥異於過去抗爭型的群眾行為大感訝異與驚喜,這的確代表著台灣民主進一步的成熟展現,在這次的運動中,我們看到的是一種「超越藍綠傳統的統獨區隔」而逐漸成型的一股新的台灣民間力量。

 

在台灣這一個「新公民運動」裡面,過去敵對的政治精英,可以低調地保持自己區區公民的角色,回到人性最根本的善良本質,這一點是值得為台灣人民喝采與慶幸的。

 

但是在非暴力、和平與愛的主張之下,我們依然看到了一部分令人憂心的現象。

 

扁、游操弄「零和式」對立

 

首先,相對於上述所謂「超越藍、綠族群與階級」的「反貪腐」論述,仍然遭到台灣社會長期「藍綠對立」兩塊鐵板的結構性挑戰。從藍綠的對立裡面所衍生出來深層的不信任感,以及在統獨主張上的「零和式」的對立所引發的價值信仰衝突,還有在藍、綠及統、獨背後千絲萬縷連結的族群對立,都在在地被陳水扁貪腐集團與游錫堃所領導的民進黨中央,操弄成為近日台灣南部的種種暴力衝突。

 

另一方面,台灣的媒體論壇上挺扁與倒扁,也成為各家平面媒體與電子媒體的相互抗衡的現象。分持兩種極端對立立場的媒體節目或輿論,竟毫不避諱地用強烈的、情緒的語言文字批判甚至攻擊抹黑對方。不但是挺扁的獨派政治人物看準了這一種媒體的偏差現象,毫不避諱,公然運用媒體發生管道作為鬥爭的工具。同樣的,倒扁陣營的媒體人與公共知識份子,也毫不示弱地在他們所能夠掌握的媒體平台上亦強烈反擊批判。

 

「不問是非、只問立場」倒扁、挺扁間互信蕩然無存

 

在某些情況之下,台灣的藍、綠對決已經到「不問是非、只問立場」的地步,尤其是有線電視的政論性節目,藍、綠雙方都會以自己陣營的名嘴作為主力,至多點綴性地邀請一位對手陣營的名嘴上台發言,形成了「挺扁或倒扁的一面倒」傾向。在這種對話型態當中,台灣的公共輿論針對陳水扁的貪腐現象,已經是毫無實質對話及理性討論的空間,只見藍、綠雙方相互叫陣的局面。即便在這類節目中會有一些理性的、深刻的分析論點出現,但是在強烈的情緒感染之下,人們已很難去接受、消化、吸納不同的聲音與論點。講穿了,就是倒扁與挺扁之間互信基礎可說是「蕩然無存」。

 

猶有甚者,傾向民進黨的媒體,無論是報紙或電視台,長期以來早就毫不避諱地對於主張不同意見批判陳水扁的媒體同業動輒貼上「統派媒體」、「與中共唱和」或者是「中國代言人」的紅色標籤。這種作為在民進黨的政治手段當中原本就是習以為常的技倆,但是作為「公共論壇」的平面與電子媒體居然也是如此自甘墮落,實在令人愕腕。

 

媒體墮落──「商業利益」與「統治集團間勾結」

 

對於這種媒體自甘作為政治鬥爭工具的亂象,有識者當然認為遺憾,但是深究背後的動機,則不外於「商業利益」與「統治集團之間的勾結」。

 

台灣的媒體環境在過去五年當中快速地惡化,經濟發展的遲滯,導致企業界廣告的巨幅縮水。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之下,上百個電視頻道所能夠攤分的廣告大餅日漸縮水。部分媒體經營者為了商業生存與利益,竟然選擇與陳水扁的統治集團結合並為其護航。媒體的輿論監督功能,在這少數幾家的挺扁綠色媒體當中蕩然無存,至多只能在少數無關緊要的公共議題上,發揮有限度的監督功能。

 

同時,我們也看到這些親綠的媒體培養出來一批挺扁的名嘴,毫無顧忌地為陳水扁的貪腐行為粉飾、緩頰,有時甚至不惜翻臉罵人。這些作為當然對於其傳統「三低一高」(低文化水平、低收入所得、低社會地位、高年齡層)的基層支持者而言,既可以滿足他們情緒上的需求,又可以操弄他們仇恨、敵視任何反扁的主張。

 

每天晚上,當觀眾打開電視看著這些綠營媒體名嘴與倒扁媒體名嘴,在各自的平台上放言高論相互批判指責,不禁令人感慨。一個曾被譽為亞洲經濟奇蹟的美麗之島,竟然會因為一個貪腐的領導者個人的去留進退而使得兩千三百萬人民內部產生如此巨大的撕裂,致使整個台灣社會完全無法集中精神在經濟建設上為人民牟取更大的福利。

 

台灣正面臨優化的「新公民社會」與惡質的「貪腐社會」的十字路口!

 

倒扁運動的成果,是否能成功地拉下陳水扁?已經不是重點。關鍵在於台灣民主發展的道路上,正面臨著一個「優化的新公民社會」與「惡質的貪腐社會」的十字路口,面對著「正義」與「邪惡」的兩股力量交戰。究竟,台灣人民會如何選擇?台灣的政治精英會如何取捨?個人的利益?抑或與整體福祉?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2008-06-17--


返回上一頁

 

版權所有 (c) 2006 財團法人賢德惜福教育基金會
Copyright 2006 (c) S.D.S.F.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登入